一幢幢商业楼宇,一片片办公场所,除了中央空调、办公照明等,还有什么能耗大户?就是整个办公信息化的大脑--"数据中心".
传统数据中心摆放着大衣橱般的服务器集群,利用率小于20%,大量资源白白耗电散热;而经过"云计算"模式改良,数据中心利用率可大于50%,成为办公环境节能减排的潜在空间。日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邀请中外IT名企的专家及学者研讨"云计算",与会者关注"云计算"的绿色效应。
"IT是最浪费的行业之一,而且非常污染。"微软中国公司平台策略首席顾问赵立威坦言,就一个每天耗电1万瓦的数据中心而言,在一般技术条件下,只有不到5000瓦用电直接支持了计算,还有一半多能耗,都用于维持数据中心运行的空调环境及照明、安保等辅助设施。为降低这个"办公楼热岛"的能耗,除了在硬件上采用高效的计算芯片、环保的风冷水冷系统,还可通过"企业云"、"内部云"这样的计算模式,将计算能效提高三成以上。
所谓"云"数据中心,就是使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变得像"云"一样,"可分可合".对企业而言,传统数据中心必须按照企业最高峰的计算需求,购置庞大的服务器队列;但事实上,企业的计算需求也有低谷,并不总需要那么多服务器。比如一家企业有4组服务器,分管财务、电子邮件、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等数据的处理,其实财务数据服务器只有在两个自然月交接的时段才特别"忙";而在其它"清闲"时段,它却无法向其他3组服务器输出计算资源。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奉继承表示,在"云计算"模式下,这4组服务器就整合成了一朵"云",在"云"中各项分工可以互换,峰谷之间可以智能调剂--这样将计算资源用足,4组服务器就可能只需3组。
"云计算"不但可降低数据中心的采购和运行成本,还可发展为标准化的IT商业模式。实际上,企业甚至不必在办公场所内自建数据中心,而是向大企业或公共服务平台按需租用"云",并按实际的计算量来付费。这朵偌大的"绿云"可分出"小云",随时"飘来飘去",通过网络向租户远程配置计算资源,同时提高自己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呈现规模效应。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教授认为,"云计算"也是一种第三方服务,比较适合计算需求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