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发展>>新闻详情

多层次资本市场破茧 创新创业驶入快车道

2010-03-12 09:37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赵策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将促进各类创新资源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从2009年7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到8月组建创业板发审委,再到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上市,在3个月时间内,我国创业板实现了平稳起步。

 

截至2010年2月28日,已有6批共58家企业顺利上市,这些创业板企业体现了成长和创新两大特点,而且随着创业板规模稳步扩大,市场非理性炒作大幅降温。除极个别公司外,多数公司股价走势较为平稳,最新收盘价与上市首日收盘价相比未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除首批28家公司平均涨幅达到106.23%外,其他三批公司平均涨幅均大幅下降。58家公司股价也逐渐出现了分化,齐涨共跌的非理性繁荣现象得到遏制。

 

进入2010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监管层将准确把握创业板功能定位,完善创业板发行与监管规则,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推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环保节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中国火炬创业导师、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爱国表示,资本市场是创投的指挥棒,创业板的推出及其定位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突破。随着创业板功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创投开始围绕创业板布局投资方向,这对引导产业升级转型、鼓励创新创业将产生示范效应。

 

此外,中国火炬创业导师、智基创投总经理陈友忠表示,大量科技企业借助创业板实现了飞速发展,这种财富效应也将带动更多的企业注重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创业,掀起一轮创新创业高潮。

 

场外市场将提供更大空间

 

在创业板加快发展的同时,预计场外市场建设将成为2010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又一亮点。2010年1月18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尚福林在布局2010年的资本市场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要“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具体方案,加快场外市场建设”。至此,关于场外市场建设问题终于有了官方的定调。

      此前在2009年6月,中国证监会已经正式批复同意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相关制度进行了五方面的调整与完善。中国证券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完善,将研究建立转板机制,实行做市商等多种交易制度,并适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园区。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乐观地预测,2010年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三板年。“场外市场的推出时间应该比大家想象得要快,甚至2010年下半年就会有定论”。

 

转板机制等问题仍待理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制度设计层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已基本完整,但各层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和场外市场如何完善和建设,以及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板等问题却不容忽视。

 

在创业板迅速形成规模之后,需进一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高市盈率发行及超募资金比例屡创新高带来的监管难题有待解决。在退市制度上,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摸索建立具有创业板特色的市场化退市制度,加快退市节奏,以将其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优胜劣汰的板块。

 

对于场外市场建设问题,如何完善其交易规则,满足需求和供给双方的需要,解决其交易清淡、规模小等问题值得思考。

 

房汉廷建议,场外市场建设首先应该搞集中交易,不要搞分散交易,要建设类似交易所性质的场外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在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其次,场外市场一定要相应地降低门槛、上规模,服务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满足他们的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置换需求。第三,场外市场建设应降低交易费用,以服务功能为主。第四,场外市场应真正纳入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形成一个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都相对较高的市场。

 

对于场外市场和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之间能否形成稳定的、可预期的转板机制,显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的发挥将至关重要。

 

刘纪鹏建议,场外市场与创业板等其他板块之间可以建立两次转板机制,即先从地方场外市场转板到全国性场外市场,再转板到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或主板。他认为,我国场外市场采取这一构架方式可以解决中国证监会和地方利益的协调、中小企业多而复杂的难题,并降低因为地域性强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场外市场应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市场板块,推动场外市场建设也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培育输送更多的企业资源。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汉廷表示,场外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无论从国内需求还是从国际经验看,场外市场都是主导性的市场,这一市场量大面广,大量的重组、并购、产权交易等都是在这一层面进行初期整合和完成的。

 

“如果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板市场比喻成塔尖的话,越到下层应该越大,而构筑底座的就是场外市场。”房汉廷说,场外市场既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资源整合的交易平台,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价值发现空间。借助场外交易市场,创业者可以弥补创业要素的短板。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场外市场将为风险偏好比较大的投资者提供一个淘金之地。

 

“这一资源配置过程在无形中分散了创新和创业风险,使创新创业能够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客观上也将逐渐优化产业机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将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好的资源。”房汉廷说。

 

尤其我国有数十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国内企业上市的数量看,中小企业板6年间有300余家企业上市,尽管业内预测创业板建设首年将有200家企业上市,但是相对于大量想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科技企业来说,仍将是“僧多粥少”,场外市场无疑有助于缓解这种局面,使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成为我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亮点,不仅大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与示范效应,发挥着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创业促就业的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业内人认为,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的短板将补齐。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生力量的创业板企业在2009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截至2月28日,58家创业板公司均披露了2009年度业绩快报或年报,其整体业绩增幅高达47.5%,优于中小企业板。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将直接支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较短时间内做大做强,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中坚力量。同时,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也将进一步激励创新和创业,推动创业资本在全国范围的形成。

 

创业板打开创新创业新局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创业板平稳发展,将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