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一款电脑计算考生志愿的软件悄然流行。只要输入考分以及兴趣爱好等信息,软件就能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报考院校。但该软件却遭到部分老师和教育专家的质疑,认为各高校报名人数并非软件所能计算,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迷信此类软件。
昨天,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了多种“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软件,其中部分为免费测算软件,另外部分则收取一定费用,所收费用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据一家网店的销售人员介绍,通过输入高考分数、兴趣爱好以及想去的城市等相关信息来获取潜在的匹配志愿,通过后台强大的数据搜索后再进行自动筛选,这时考生就能选出约十个高校,“使用非常方便。”
“这几天在网上浏览分数线时,突然发现还有计算志愿的软件。”朝阳区市民梁先生说他家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成绩是565分,填报志愿成为他和儿子最头疼的事情了,太好的学校估计很难,但报一些二类和三类学校,又觉得太委屈。他随后咨询销售人员,对方告诉他,这套电脑计算志愿的软件是名牌大学的多名专家开发,在销售人员的大力推荐下,梁先生花166元钱购买了该套软件。
高三考生小赵同学在成绩下来之前就从网上搜索到了这款软件,在购买了该软件的同学家里试用后,才发现这个软件根本不是万能的,“输入基本信息后,再按照高考院校查询被录取的概率,其中还包括了该校之前的录取情况,但这个软件也不能计算今年全国考生的报名情况啊。”小赵说包括她在内的同班十来个同学全部试用后,也没能确定自己该报考哪个学校。
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位今年带毕业班的孙老师,据他介绍,过线的考生是否被录取,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考生的高考分数,还有所填报志愿高校的报名人数,而填报志愿的软件根本无法计算高校今年的报名人数,所以建议考生和家长们不要迷信此类软件。另外孙老师表示如果使用同一套软件的考生太多,则被测算出来的类似结果就会扩大,这样就很可能出现志愿“撞车”的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考生和家长们也一定得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