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的博士学位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质疑人方舟子的说法,自己是接到有人举报,不过是做了些求证而已。
方舟子对于唐骏的学历问题主要是质疑其是否获得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另外还“附带”了另外两项质疑,一是是否发明大头贴与卡拉OK打分机,二是是否在美注册过三家公司。
不管方舟子质疑唐骏的动机是什么,他的这种质疑起码是得到了公众的关注,特别是一些都市类媒体的关注。
实际上,这种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了唐骏学历是否造假本身,不管你是打工皇帝也好还是一个普通打工仔也好,学历本身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关键是看能力,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问题。但是,如果是采用假学历来抬高自己的入门砝码,则已经将问题转移到了更严重的层面,即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品质问题,如果这样的人能力再高,你敢用吗?换另外一句话说,即使你敢用,你敢放心地用吗?
有关唐骏的博士学位问题,其实本来不是问题,可是到头来还是出了点问题,以致后来成为了扯不清的口水战。
方舟子的质疑基础源于唐骏所著《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的某些论述。其中,唐骏提到“办到第二家公司,我差不多已放弃了学业。但凭借语音识别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另外,在这本书中唐骏还称自己在美国曾获得“卡拉OK打分”专利和“大头贴照相机”专利,靠卖专利赚了钱并引起微软公司对他的重视。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有“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之称的唐骏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并没有让人看出有 “职业经理人”的风采,只是以不回应及助理的一句“一切都是空穴来风”作为敷衍,理由是不想借此炒作对方。而实际上,如此回应恰恰是给了对方“炒作”的把柄,并把自己拖向了炒作的深渊。
前文谈到,学历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公众人物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起码不是“我不是靠学历吃饭的”一句话那么简单了。公众人物的学历造假问题已经上升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环境问题。试想,如果“打工皇帝”示人的都是造假的文凭,对于普通打工者来说还有什么假文凭不敢做呢?何况,现在不是靠文凭吃饭,不能代表当初的敲门砖不是靠文凭开路的。另外,对于外界对自己的质疑,“职业经理人”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置之不理,而是如何澄清。
如果真是不做回应也就罢了,在方舟子一板一眼颇有些学者风格的质疑下,唐骏在一天后又做了回应,认为自己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自己的书上、自己书的首页介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在加州理工学院拿到过博士,并且公开自己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PacificWestern(西太平洋大学)的私立大学拿到的。
虽然西太平洋大学被方舟子认为是一所所谓卖文凭的野鸡大学,且由于多项欺诈行为,在2006年被夏威夷政府消费者保护办公室起诉,被法庭判决解散,但是问题的焦点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唐骏的博士学位是在哪个大学获得的问题。
至于方舟子的另外两项质疑,唐骏在第二时间也做出了回应,称“专利雏形都是自己做的”,在办公司的问题上是因为“公司英文名翻译有问题”。
虽然方舟子继续穷追不舍,对后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公众的视线起码已经在学历造假问题上已经做了转移。
在两位美国博士(方舟子曾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有关学历问题的这场口水战上,不管结果如何,看来“打工皇帝”有点出师不利。虽然方舟子的质疑基础有点根基不牢,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不管学历是来自于哪个大学,我们都应该没齿不忘,因为那就像一个符号在我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用中国的话说毕竟是咱们的母校嘛。
记得米卢有句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何况质疑本身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