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发展>>新闻详情

富士康高调内迁:加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010-07-16 15:12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石俊


■富士康高调内迁

■迁移的选择命题

■产业调整的区域重构

其实,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引发沿海企业迁移的动因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其他诸如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尚未完全恢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都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道坎。 眼下,迁移还是留守?

 

  其实,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引发沿海企业迁移的动因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其他诸如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尚未完全恢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都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道坎。

 

  眼下,迁移还是留守?这个选择题成为了沿海制造企业的新命题。目前,除了富士康,更多的企业也在积极走访内地,其中既包括民营企业,也包含已在东部投资的外企,北移西迁寻求落地的机会。

 

  富士康涨薪后的高调内迁,其背后昭示的意义似乎更让人寻味。

 

  继6月初一周内两次宣布加薪之后,富士康集团有关发言人在本月初宣布,为缓解劳动成本,将把主要生产线由深圳迁往河北廊坊,迁址工作预定在今年完成,到时只有部分产能会留在深圳。“成本压力成为富士康加速内迁的导火索。”业内人士认为。而此次富士康高调宣布内迁,亦引得河南、天津、河北等省市竞相追逐。

 

  此次因为涨薪而渐次浮出的沿海企业内迁现象,除却劳动力成本上涨因素外,其他诸如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尚未完全恢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都是横在沿海企业面前的一道道坎,迁移还是留守成为他们的新命题。而据一些内迁企业显示,皖江城市带、重庆“两江新区”等中西部地区获批的规划区域则备受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能够给予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更多的发展空间,形成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调整的区域重构。

 

  富士康高调内迁

 

  “富士康内迁是为了寻找劳动力较多的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继续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形成制造业的产业承接。”社科院工经所企业管理室主任王钦表示。

 

  经历一系列风波后,对富士康的关注已从此前员工涨薪转到了企业迁移。

 

  自6月8日富士康创始人兼董事长郭台铭在台北举行的鸿海年度股东大会上再次重申落实企业转型计划以来,迁往内地就成为富士康急切解决的问题。

 

  尽管内迁计划已被敲定,但是具体到如何搬迁,尤其是近期有关富士康的系列动作,让这个问题显得扑朔迷离。除在7月初宣布迁至廊坊外,有媒体报道河南省有关部门正在紧急为富士康招工,建厂和用工准备已成为当前运作的事项,甚至表示所招员工要先到深圳富士康进行实习。不仅河南,天津也传出富士康要大规模扩建原有工厂的消息,武汉、重庆、淮安等地,富士康也在大量招人。

 

  对于此次富士康的高调内迁,据河南一位曾接待富士康考察的地市商务局长透露,项目的最终落地,还要企业的商业调查,毕竟企业和政府看重的因素还不一样。他进一步分析,此次富士康如果落户河南,首先看重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便捷的内销物流体系;而河南省则希望富士康的落户能填补河南没有重大电子制造业项目的空白,并借助其带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实际上,关于富士康内迁传闻由来已久。早在6年前,就已传出富士康有意在河南郑州投资IT产业园。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科技集团现已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创建完成20个科技工业园区。12个事业群的研发制造基地早已遍布全国各地,如CCPBG(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已在深圳、烟台、佛山、太原、昆山、南宁、武汉等地设有大型研发和制造基地;还将营运中心从华南深圳地区扩展到环渤海经济圈明星城市山东烟台,并新增昆山、上海营运据点,形成华北、华南、华东三区联袂、快速扩张的新格局。

        富士康大陆地区商务长李金明曾向媒体表示,富士康的转移需要考虑迁至内地的整体配套环境、交通、人才素质、生产资源等各要素,并称内地人力成本便宜,不过产业链尚未形成,其他成本高于人力成本。但从鸿海一季度对大陆投资情况来看,富士康针对包括深圳在内的大陆沿海主要城市进行了追加投资,而内地以及中西部各省市投资扩张、延伸的战略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据一位对富士康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透露,富士康目前北迁的动作或许在延续过去的策略,即不断释放消息,让地方政府为招商互斗,从而坐收渔利。而大招工则不排除假借投资建厂旗号,应付产能需求。

 

  迁移的选择命题

 

  其实,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引发沿海企业迁移的动因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其他诸如人民币升值、外贸环境尚未完全恢复、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都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道坎。眼下,迁移还是留守?这个选择题成为了沿海制造企业的新命题。

 

  目前,在富士康决定内迁的背景下,更多的企业也在积极走访内地,其中既包括民营企业,也包含已在东部投资的外企,北移西迁寻求落地的机会。

 

  6月底,戴尔大中华区及南亚总裁、戴尔亚太区中小企业事业部总裁闵毅达表示,在认同沿海工厂对工人加薪举措的同时,也指出,若沿海地区工资继续上涨,将考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厂。据悉,鸿海和仁宝是戴尔在国内主要的代工企业。而6月17日,仁宝的母公司金仁宝集团宣布,仁宝将至四川设厂,下半年完成规划。

 

  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的英业达正准备加速将工厂移往内陆,其在重庆的工厂预计11月进入量产阶段。另一家代工巨头——位于东莞的台达电子,在湖南郴州新建的工厂项目已经签约。

        此前,香港工业总会对珠三角港商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迁离珠三角,更有63%以上的企业准备迁离广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沿海企业迁移地的选择上,中西部地区那些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规划区域备受青睐。

 

  这从沿海家电制造企业的迁移路径上不难看出。合肥,这个处于皖江城市带核心位置的城市,自2009年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各大家电企业巨大的关注,目前格力电器空调基地,美的电器冰箱、洗衣机基地,海尔电器冰箱、洗衣机工业园等家电基地均已落址,加上三洋洗衣机和微波炉工厂、美菱电器冰箱生产基地、日立生产基地和长虹合肥工业园等,使得合肥占据着国内家用电器生产超过20%的份额。“皖江城市带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腹地,是长三角辐射安徽、华中乃至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中转站,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调研中指出。

 

  同样受益的还有新近获批的重庆“两江新区”。据重庆媒体报道,从多家位于东莞的重庆制造企业了解到,在珠三角地区企业工人月薪上涨的情况下,不少重庆老板已经开始模仿富士康等代工巨头,拟将全部生产线内迁。而近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庆签署后,政策叠加效应更加显现,已有多家台商集体入渝考察投资,而汽摩、电子、物流、农业等行业,成为最热门的台商投资领域。

 

  产业调整的区域重构

 

  “富士康发生的系列事件,将改写中国的未来”,台湾宝来金融集团副总裁暨大中华资本市场处总经理黄齐元曾对媒体如是评价富士康迁移事件。在业内看来,富士康内迁所昭示的意义已超越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那么,又将如何解读沿海制造企业北移西迁的行为?其背后又体现着怎样的产业发展路径呢?这些,直指产业结构调整这个问题的核心。

        “富士康系列事件有两点启示,第一是我国劳资矛盾进入了爆发期,劳资关系比较紧张,一方面企业不仅要在物质需求方面形成与员工的工资协商机制,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精神和心理诉求。”王钦说。他分析指出,“第二就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产业转移是个趋势,尤其是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但从竞争力的角度讲,这种转移不应是简单的复制,因而这种迁移总有到尽头的时候,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将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为产业升级上,包括创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

 

  对于企业的迁移行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就区域发展而言,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是紧密关联的两个过程,有效地推进这两个过程可以使我国产业结构完成升级的同时仍能保持劳动密集型的竞争优势,这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产业化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通过东部沿海企业的产业转移,将加速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尤其是一些农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王小广说。

 

  王小广还进一步分析,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后,东部沿海地区就能有更多的空间、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产业升级,发展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东部地区则重点完成产业升级任务,相互分工实现区域间的重构。”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迁移还是留守迁移还是留守?这个选择题成为了沿海制造企业的新命题这个选择题成为了沿海制造企业的新命题。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