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疗>>新闻详情

北京:院前医疗急救呼叫满足率保持在95%以上

2020-11-27 15:16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在11月26日继续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华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工作的进展情况。张华说,经过近一年工作,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呼叫满足率保持在95%以上。在AED配置方面,目前地铁系统已启动配置工作,今年年底前7 条地铁共105站将全部配置 AED,计划在2022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 AED 等设施设备全覆盖。

全市今年已完成32个急救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把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作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保障标准、统一绩效考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全市急救设施增加到465个、急救车洗消站点增加到21个,负压救护车增加到100辆,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不低于95%,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8%。

对此,本市紧盯重点问题,提升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和服务水平。张华介绍,经过充分准备,7月28日启动了“两统一”工作,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电话统一为“120”,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 (以下简称999急救中心)首批20辆救护车、培训合格的126名急救人员纳入120系统统一指挥调度,2021年底前完成过渡。截至目前,999急救中心纳入120统一指挥调度的车组共出车16512次,日均每车组10次,人员稳定,运行良好。在加快急救站点规范化建设方面,今年目前已完成32个急救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年底前7条地铁共105站全部配置AED

张华表示,为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本市考核认证了23个急救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20余万人次。制定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 AED设施全覆盖,一线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80%。目前地铁系统已启动 AED 配置工作,今年年底前7 条地铁共105站全部配置 AED。

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救转运工作方面,全市负压救护车从年初的34辆增加至116辆,发热、疑似和确诊病人全部用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在全市建立了4个急救车洗消站,加强车辆和设施设备消毒,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同时,整合力量,快速应对,在首都机场、大兴机场、5个火车站设置24小时值守转运专车,及时做好病例转运服务。目前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共完成新冠肺炎相关人员转运任务23841人次,其中机场和火车站等5559人 次,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日常急救服务累计出车41万次,比去年 同期增长10.9%,呼叫满足率维持在95%以上。

人才问题是制约院前医疗急救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张华介绍,本市院前急救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实行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但管理体制上并不是统一管理。各区急救中心站身份属性各不相同,财政保障、运行机制和人事政策各不相同,各区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造成各区在财政和薪酬保障程度、车辆设备配置、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本市的急救设施建设仍需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队伍人员紧缺、人才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等仍是制约院前医疗急救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此外,虽然全市急救呼叫满足率已达到了95%,但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目前为18分钟左右,距离国内领先水平和本市规划目标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改善服务,有效缩短宝贵的救命时间。目前,本市重要公共场所 AED 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比例为5台/10万 人 ,低于深圳、海口、上海等地。市民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仅2%,与发达国家城市差距较大。《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应适时修订完善,明确公共场所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履行施救义务的责任,明确主动施救的免责条款。

2022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 AED全覆盖

张华说,下一步,北京市卫健委将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市区两级人事部门加快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与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与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畅通院前医疗急救医护人员的职业晋升渠道 。

同时,严格落实《规划》任务,确保急救站点建设计划完成。各区政府进一步做好属地资源调动,督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充分融合、充分使用、共享空间 ,推进急救站点建设。将中心城区疏解出来的空间,尤其是医疗卫生方面的资源,优先用于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建设,将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建设预留空间作为新建医院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求。

张华表示,本市还将启动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社会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等,2022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等设施设备全覆盖。规范社会急救能力培训体系,统一全市社会急救培训管理体系 、统一培训标准,发挥市红 十字会、北京急救中心作用,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培训基地建设,将更多的医疗专业机构纳入培训体系。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