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跨国公司高管对中国的感受一样,Wipro董事长阿兹米·普雷姆吉(Azim Premji)对四处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年轻人学习、使用英语的热情印象深刻。普雷姆吉对这些如火如荼的经济增长和全球化进程景象并不陌生,同样的事情正在他的祖国印度发生。
对于Wipro所在的IT服务业而言,这些火热的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尤为凸显出来—印度IT服务业主要收入来源外包业务80%左右来自欧美市场,而引爆危机的金融服务业又是这一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这样的收入构成使塔塔咨询服务(TCS)、Infosys和Wipro等印度“外包三巨头”在危机爆发后陷入长达五六个季度的个位数增长,直到2010年第一季度才重回到在过去再平常不过的两位数增长。
因此,减少对欧美客户的依赖是必然之选。而当印度国内市场增量有限时,更多国际化成为顺理成章的路线。
比大多数同行更早预见2008年金融危机、并因此早行动6个月的Wipro同样在国际化上走得更快。目前其全球员工在10万人以上,其中2万人在印度之外的海外市场。这些海外员工中约有40%是当地人,这些当地员工不仅包括初、中、高级普通员工,还有数量多于其印度同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对Wipro而言,“首要对手是IBM和埃森哲这样的国际性IT服务公司,而不是TCS和Infosys,”普雷姆吉(Azim Premji)对《环球企业家》表示。2009年,Wipro整体收入60.4亿美元,其中43.9亿美元来自IT服务。以收入计,Wipro是印度第三大IT服务公司。
Wipro的国际化战略中,中东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长期占据首要位置—石油财富使中东有着强烈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众医疗和教育的意愿和实力,这正是IT服务业最乐于见到的。拉丁美洲也是关注地区之一,但其谨慎而有选择地关注巴西和墨西哥等几个市场。
中国自然不会在Wipro的全球扩张版图中缺位。
因为刚刚起步,中国市场给Wipro带来的收入还非常少,但其期望却很高。“过去3年,我们在一些亚太地区市场的增长都是翻倍的,希望在中国也是这样。”Wipro亚太和中国首席销售及运营官Rajat Mather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他指出,Wipro在中国既专注于科技、电信、制造等垂直领域,又能兼顾测试服务(testing service)、ERP和为科技及电信客户提供工程服务等水平领域。
2009年11月,Wipro在成都的战略研发中心落成,这是其继2004年在上海建立分公司后在中国开设的第二个运营机构。目前,其在成都拥有350名员工,处理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普雷姆吉希望其规模很快能扩充到计划的1000人,在今年开始服务中国本地客户,并在未来18个月内将其打造成真正的全球研发中心,以实现为全球客户提供IT服务、为终端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让中国和亚太区的产品能按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等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点,Wipro必须非常积极地培训其在当地及周边大学招募到的研究生、大学生和职业教育毕业生们。他们从印度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带来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做项目经理、客户专家和专门的教练,用普雷姆吉的话来说,这些10%的外国员工的工作就是“培训、培训、培训、培训”90%的当地新员工。培训内容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企业文化和领导力。
虽然极端强调培训,普雷姆吉仍对成都新员工的素质感到满意:“他们的英语比我们预期的好很多,之前的教育也让他们准备好了从事IT服务业的工作,我们对他们的指导比此前预期的要少。负责成都中心的Suchira Iyer女士感觉非常积极正面。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如果成都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当地人不愿意离开家乡。“我们也从一些距成都大约1至3小时车程的周边大学招募员工。如果想在培训完成后将其送到中国其他地区去开拓事业,这些人会比成都人更情愿一些。成都人实在太喜欢成都了。”普雷姆吉笑着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正因为有成都和中国这样适合开展IT服务业务的城市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普雷姆吉对这个他已经从事二三十年、总价值1万亿美元的行业未来前景仍然非常看好:“印度IT服务业今年产值在500亿至600亿美元间,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当然不是所有国家的这一行业都在快速增长,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有潜力的市场增长很迅猛。而且,客户希望我们创造出更多价值。”
若想继续跻身于“朝阳产业”,IT服务业必须有充分且价格适中的—如果保持廉价已渐渐不可能—优质人才。而近年来,人才薪酬的上涨被普遍认为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不过,在普雷姆吉看来这并不是问题。他认为,现在的欧美国家缺乏优秀的理工科学生,但在印度、中国和越南这样的亚太地区,理工科人才很受尊敬,这使得Wipro这样的公司比西方同行更能享受到最好的人才。而且,与一个年薪5.5万美元的美国工程师相比,印度工程师的年薪一般在1万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即便美国薪资水平增长2%或3%,中国和印度的薪资水平增长10%,后者的工程师价格仍具有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只有当他们的薪资水平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时,其竞争力才可能受到影响。
在与欧美同行竞争的同时,Wipro还面临着来自中国同业的压力。虽然印度的IT服务业已经开始往价值链更高端的方向升级而绝大部分此类中国企业仍处在较低端的位势,像东软集团(600718,股吧)这样的中国企业也逐渐显露出实力,普雷姆吉承认东软在日本市场“非常厉害”。
但是中国IT服务业要追上印度并不容易。普雷姆吉对《环球企业家》指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与印度有着巨大差距,应该在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方面采取更严格的标准。同时,中国IT服务企业的项目处理能力和交付能力都还不够强大,管理大型、复杂、需要交换信息的项目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与客户对接的能力和知识也有所欠缺。要弥补这些短板需要在各个领域和方面都有很有经验的项目管理者,而这样的人才不仅非常昂贵,而且需要时间来培养和积累经验。
如果需要将中印IT服务业间的差距数字化,普雷姆吉认为大约在7至10年。“你们还要多久能赶上来,取决于我们跑得多快。”一个能说明Wipro“跑得多快”的数字是,普雷姆吉要求其增速比印度同行快25%。这意味着如果TCS和Infosys每年增长20%,Wipro就要增长25%;如果它们增长10%,Wipro就要增长13%。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已经65岁的普雷姆吉仍然是奔波在各个国家和大洲之间,每天工作“很长很长时间”的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