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发短信诱导用户消费的SP,将被停业整顿。市通信管理局昨日透露,重庆最近处理了113家SP(移动信息服务)企业。这是迄今为止,重庆对SP企业进行的最为严厉的处罚。然而,短信领域的混乱局面仍将考验监管部门的智慧。
诱导短信屡禁不止 “我一直在默默注视着你,明天就要走了,有些话不说会遗憾,你发D到9927××看我的留言。”类似的短信不少人都曾收到。“这是典型的诱导性短信!”市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有关人士介绍,这类短信虽已整治过多次,但总是无法根治。
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尽管该局对SP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对查出问题的SP在网上曝光。“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SP企业仍屡教不改。”该人士直言。而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第2季度,涉及SP收费争议的投诉虽有下降,但在被投诉名单中出现了一批多次通报但仍未整改的SP企业。其中,多次违规行为产生在重庆的SP企业就有3家。
重罚效果受质疑 据了解,从去年5月到今年7月中旬,重庆对有问题的113家SP企业进行了处理;其中,101家被责令整改,11家进行了行政处罚,1家被停止接入本地端口。
“这是迄今为止,重庆对SP进行的最为严厉的处罚。”市通信管理局人士称,今后,SP发短信给用户诱导消费的,一经查实,即对其停业整顿。
然而,对于管理部门的重拳治理能否根治SP企业的这些违规行为,各界仍存疑惑。某运营商指出,一些SP企业擅长打“擦边球”,与监管部门玩着“猫鼠游戏”。如果仅靠管理部门“杀鸡儆猴”式的处罚,SP企业的违规行为仍很难根治。
呼唤法律约束 据市通信管局市场监管处人士介绍,对SP企业的违规处理,主要难点在于难以发现,希望用户多通过12300电话等方式举报。同时,他们要求运营商对所接入的SP企业进行监管,否则将承担连带责任。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信产部着手逐步上收对SP企业的管理权。根据信产部的计划,各地通信管理局将逐步完善“发现、提醒、通报、处理、跟踪”的SP企业收费监管长效机制。
“目前,对SP企业的管理和处罚,主要依据的是一些政策性文件和部门规章,还没有相关法律。”市通信管局人士介绍,我国《电信法》正在立法过程中,SP市场也有望出台相关法律。但在目前法律缺位的情况下,“猫鼠游戏”能否终结仍将考验监管部门智慧。
时代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