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来,很多市民打来电话提出“12345”市长公开电话法制化的提议,大家认为这样可使百姓问题更快得到解决。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维春,他认为,市长公开电话法制化是必要的。
市民:市长公开电话应“立法”
昨日一早,市民赵先生打来电话说,他经常拨打“12345”反映情况,不久前赵先生向“12345”反映世纪大街与岭东路交会处西走500米有一个是马路市场,严重扰民,气味熏人,赵先生家连窗户都不敢开。第三天赵先生就接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却是希望张先生能谅解、克服一下,为此赵先生非常气愤。“如果12345有监管和问责的权力,相关部门在处理百姓问题上就不会应付了事了。”赵先生希望市长公开电话能够法制化。
专家:“12345”法制化很有必要
“市长公开电话制度化、法制化是必要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维春说,市长公开电话设立之初,主要目的是处理市民公共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从根本上说,市长公开电话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明确、行政效率低下与市民公共需求迅速增长之间矛盾的产物。
近年政府行政改革,一方面,政府各机构的职能范围基本理顺,哪些事应该找哪个部门,现在基本清楚了;另一方面,市长公开电话制度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市长公开电话的职能、机构、权限、责任以及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用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市长公开电话既有法可依,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不至于同信访、政务公开、行政监察、突发事件应急等机构发生职责交叉,又可以依法监督有关部门认真对待和处理市民反映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
柏教授表示,市长公开电话立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使立法了,也不可能全部解决问题。因此,还要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及其立法结合起来,与各部门实行真实的政务公开制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