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在即,团市委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热线接听量也比以往增加了50%,很多家长和考生纷纷来电咨询各类问题―――“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考试时突然忘记题目怎么办”、“恋爱影响孩子考前复习怎么办”……平台专家称,这些问题充分反映出家长和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属于典型的“考前综合征”。为此,12355于昨天正式开通“从容赶考”公益专线,邀请资深专家通过热线接听、留言提问及个性化咨询等,帮助青少年及家长学会心理放松、舒缓压力,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过高期望引发考前焦虑
家住徐汇区的高三学生小李最近成了热线电话的“常客”―――每天都要拨打热线两三次,咨询不同的问题。“如果考不上,父母骂我怎么办”、“背书总背不下来,还老做恶梦”……对此,热线心理专家与小李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中,专家得知小李是学校的优秀生,也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认为“他是北大、清华的料”。在这样的高期望值下,小李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出现了以上种种考前焦虑症状。
外界的过高期望,容易引发考生的考试焦虑症。心理咨询师茆玉书指出,考试焦虑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对高要求失去信心,产生种种消极暗示,结果适得其反。为此,茆玉书建议家长和老师不要轻易为考生定下高要求、高目标,而要帮助考生平复心态、树立信心,营造轻松的氛围,减轻压力,让考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复习迎考。
异性交往令家长“抓狂”
前两天,家住浦东新区的常先生来电咨询,他说自己女儿今年19岁,即将考大学。去年,女儿在补习班认识了一名男孩,一直往来至今。为了防止女儿谈恋爱影响考前复习,常先生下了“最后通牒”:不准女儿在考试前与该男孩见面。为此,常先生还专门请假在家,全天候看着女儿。常先生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女儿的极度抵触,一方面更频繁地和男孩通电话,另一方面声称不再参加考试,以示对抗,一场家庭战争一触即发。
“常先生也患上了‘考前综合征’”,12355平台心理咨询师这样“诊断”: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心智的发育,产生对异性的向往是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有正确的看法及态度。特别是当孩子面临升学考试等重大关口,家长更应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坐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多替孩子着想。根据以往众多个案,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关爱的时候,他们会尊重父母意见、掌握好分寸,把精力放回到学习上来的。
流感疫情触发“应激障碍”
近期,甲型H1N1流感蔓延,这一情况也影响了很多考生,使得一些本来就有考前焦虑的考生变得更加敏感。这两天,考生小方来电咨询说,这几天总是觉得自己的手很脏,要反复洗手,“这段时间特别担心会生病,影响考试”。
在12355平台心理咨询师看来,小方的这种情况属于心理学上的“应激障碍”―――即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在行为上出现强迫现象,反复洗手就是一种表现。对此,心理咨询师建议:一旦发现考生出现类似情况,家长和老师不应责怪,而应耐心地听学生倾诉心中烦恼,帮助他们对事物形成正确认识,逐步消除疑虑,减轻突发事件对心理层面的影响。
据悉,12355“从容赶考”公益专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晚七点到九点,周六、周日下午三点到五点,将邀请多位社会学、心理学专家坐镇解答考生和家长的各类问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