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呼叫中心系统与建设>>新闻详情

多方角力中间件平台市场

2006-04-11 00:00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51callcenter


近年来,从全球到中国,中间件产业化发展速度很快,已与操作系统、数据库并列为三大基础软件,中国软件产业也由于中间件产业的带动而从应用软件开发扩展到基础软件领域。进入2005年,国际中间件市场增长日益平稳,中国中间件市场发展形势喜人,年均增长率超过20%,成为国际中间件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

2005年中国中间件产品市场总量与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市场发展呈现新特点

1. 用户的需求差异化日益明显,不同行业、不同阶段,行业客户对中间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随着行业用户的不断成熟,用户只相信品牌和功能大而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用户在中间件上的投资应用以实用为原则,尤其是银行客户已经呈现中间件定制化的特征,而且这一趋势有向其他行业蔓延的态势。

2. 随着用户应用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分布式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涌现出种类繁多的中间件产品:从传统的交易中间件(TPM)、消息中间件(MQ)发展到面向Internet应用的应用服务器(WAS),并逐步扩展到应用于系统整合的集成中间件(EAI)、工作流中间件(Workflow)、门户中间件(Portal)等。不仅用户在面对上述复杂构造的中间件体系时叫苦不迭,专业的中间件厂商也面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各中间件协作工作而降低了整体开发效率的尴尬境地。

3.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但由于先前建设的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路线,当需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时候,往往需要在ERP、CRM和FM等系统之间不停地切换,更换用户名和同时记住多个密码,费事费力;并且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困难、缺乏数据的互联互通,影响了整体性能的发挥。因此,统一平台的出现成为中间件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4. 传统中间件厂商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恶劣,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和成本的不断攀升都促使他们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处于中间件下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市场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态势,以中间件厂商相对弱小的实力很难进入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因此,向上面的应用层发展不啻为明知之举。同时,优势的管理软件厂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管理软件的销售和开发,从底层一统管理软件市场已经成为他们未来的发展目标。因此,传统中间件厂商和管理软件厂商出于扩大自身业务领域等目的,分别向上和向下开始新的业务拓展。

“平台化”趋势明显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论是用户还是厂商都已经意识到中间件平台的重要性。2005年6月,Oracle推出“脱离SAP”计划暨融合中间件,正式引爆中间件平台市场,中间件平台市场的竞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Oracle 针对SAP的步步进逼,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其中包括PeopleSoft、杰迪·爱德华、Retek、Oblix、TimesTen以及Siebel Systems。这些收购给Oracle带来了各种技术和软件,例如imesTen的高速实时数据管理技术,Oblix的身份识别管理技术,Retek的零售管理软件,Siebel的CRM软件,以及PeopleSoft和杰迪·爱德华的ERP软件。

Oracle斥资170亿美元大肆收购的同时,不免使人担心Oracle能否消化、整合收购带来的多种技术,并保护现有Oracle用户的历史投资。Fusion中间件的推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确实的答案。Oracle融合架构是一个基于标准的、详尽定义了企业级应用软件、中间件和网格基础技术之间关系的技术蓝图,它以构造完整的、开放的商业应用和商业信息为着眼点,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网格计算架构、面向服务架构以及企业信息架构。Fusion 中间件不仅可以完美兼容现有的Oracle产品,并且可以接受符合标准的第三方组件。标准的开放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增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跟ISV的合作,用来构建与Oracle兼容的产品。

SAP目前,大型企业软件项目已经饱和,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同时,Web服务使大企业能综合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而不必局限于一家大公司的大而全的系统。面对增长的瓶颈,2003年1月,SAP发布了新的技术平台SAP NetWeaver;2004年,SAP又将NetWeaver和mySAP ERP、mySAP CRM一起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虽然,到目前为止NetWeaver技术并没有为SAP公司带来收入,大多数情况下以免费方式被捆绑到其它的SAP软件系统中,但是Netweaver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使SAP自身的开发和配置在众多应用程序中显得更有效率,并对新兴市场反应更灵敏,以便降低成本和抵御其他厂商的潜在竞争;用户也可以在Netweaver的强大功能下实现整体TCO的降低。

面对转型,SAP所经历的过程也是漫长的。在这之前,SAP以直销为主;推出Netweaver以后,SAP需要和ISV共同努力,才能扩大自身的覆盖范围和提高影响力。这就需要SAP从更改其销售模式,由先前的直销转向分销。2006年3月, SAP亚太区已有29家独立软件供应商通过认证,成为SAP NetWeaver(PBNW)合作伙伴,渠道建设初显成效。

微软 从2003年开始,微软便逐渐展开进入管理软件市场的计划,期间陆续并购Navision、Great Plains、Axapta与Solomon等公司,在欧洲ERP市场话语权渐重。但微软较为关注的中小企业市场迟迟没有起色,市场发展态势已经逐渐向Oracle、SAP等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倾斜。

在这种较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微软发布了Microsoft Dynamics GP平台,向Fusion(Oracle)和Netweaver(SAP)宣战,力图扭转颓势。但微软行事较Oracle更为谨慎,其推出Dynamics GP平台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7年前在平台上加入微软现有产品的功能,如数据库软件、企业入口网站解决方案等;第二阶段:2008年将推出整合ERP产品的Dynamics Suite和整合CRM产品的Dynamics CRM。

东方通 随着国外厂商频频举起价格大棒,国内中间件厂商的价格优势日趋减小。因此,国内厂商需要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来突破国外厂商的围追堵截。针对中国目前已经建设了大量的ERP、CRM、PLM、SCM等等大型信息系统,但却忽略了行业共性支撑平台建设的现状,2005年12月,东方通推出其BOA产品,与目前流行的SOA理念针锋相对。

BOA针对共性业务需求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技术实现的大三层架构,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中间件、集成中间件和VSP层。VSP(Vertical Solution Package)即行业解决方案套件,是BOA体系架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面向行业或领域的共性功能模块,解决行业或领域内的共性问题。VSP以中间件为基础,被实现为组件或者服务的形式,BOA面向的业务主要是通过VSP来实现的。这个大三层的体系结构各层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各种中间件产品和VSP遵照BOA架构有机的整合,就可以形成对行业或领域的应用进行支撑。

IBM 自2004年8月IBM正式提出“整合”概念以来,Lotus、DB2、Tivoli、Rational、WebSphere五大产品线成为“On Demand”战略重要的基础平台。2005年10月,IBM在中国发布互联网基础架构软件WebSphere Process Server 6.0、工作流和协作软件Lotus Notes/Domino 7.0以及管理技术软件 Tivoli Monitoring 6.1的三款新版本产品,希望以功能更为强大的新产品巩固在中间件市场的霸主地位。同时,IBM希望通过SOA理念实现“平台标准化,应用本地化”,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国内企业在IBM的中间件平台上进行产品开发。

但在IBM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 目前IBM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融合其数量众多的中间件、数据库等产品,各产品线独立发展多于相互协调发展;2) IBM的五大产品线基本都集中在底层技术,IBM在底层技术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也导致其上层解决方案资源的相对匮乏,制约了IBM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IBM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2005年,IBM认为相比按产品采购的模式而言,客户更愿意按自身的需求来采购,并且采购方式正由产品式向方案式转变。因此,IBM选择了12个行业作为重点投入资源的客户群,针对这12个行业市场,一共制定了62个行业性解决方案,IBM又从中选择出了适合中国用户的解决方案。

目前,中间件产品呈现平台化和商业化的趋势,Oracle的Fusion和SAP的Netweaver在引领潮流的同时,国内管理软件厂商也在积极跟紧,纷纷推出自身的中间件平台产品,例如用友的UAP、金蝶的BOS和金算盘的VP等。

预计到2008年,管理软件厂商将分为两个独立阵营:一小部分厂商将独立拥有属于自己的中间件平台产品,例如:SAP、Oracle、微软和IBM等;其他大部份厂商则必须依赖于上述厂商的中间件平台。在管理软件厂商自上而下融合应用软件和基础应用平台的同时,传统的中间件厂商也在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以传统中间件为基础,推出面向应用、整合底层技术的应用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两者最终会短兵相接,最终的胜利者将属于熟悉客户需求和能够吸取对手长处的优势厂商。

                                                                                                            来源:赛迪网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