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听数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8、9、10三个月 | 甲座席员 | 40 | 36 | 0.90 |
乙座席员 | 100 | 86 | 0.86 | |
11月 | 甲座席员 | 20 | 13 | 0.65 |
乙座席员 | 8 | 5 | 0.63 | |
四个月累计 | 甲座席员 | 60 | 49 | 0.82 |
乙座席员 | 108 | 91 | 0.84 |
上面这张表,把甲和乙两位座席员过去8、9、10三个月的质检分数列了出来,大家可以看到,座席员甲被抽听了40通,其中合格数是36通,显然合格率是90,而座席员乙被抽听了100通,合格数是86,合格率是86。
过去8、9、10三个月的质检合格率,座席员甲显然是高于座席员乙的。
到了11月,座席员甲被抽听了20通,合格数是13通,合格率是65,而座席员乙被抽听了8通,合格数是5通,合格率是63,11月的的质检合格率,座席员甲显然又是高于座席员乙的。
但如果我们把这四个月的成绩放在一起统计,我们会看到一个令人非常困惑的情况:四个月的累计,座席员甲被抽听了60通,合格数是49,合格率是82,而座席员乙被抽听了108通,合格数是91,合格率却是84!
座席员乙的合格率突然高于座席员甲!
你没有听错,而我没有讲错,大家仔细的详细看看上面这表格的计算,是的,我没有算错,分开来看,座席员甲都领先座席员乙,但放在一起统计,座席员甲却输给了座席员乙!
平均值的计算,是要非常小心的,当你抽听的通数不一样,而两次的平均值差异又过大(甲原来合格率是90,11月掉到了65),这时平均值就可能会出现上面这种可笑的情况。
我常常拿下面这两个例子来说明在呼叫中心平均值的计算,是拿来罚钱,而不是拿来管理的。管理是需要不断的问为什么,而平均值看不到个体差异,问不出为什么这三个字。
先看第一张图:
这是两个呼叫中心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晚上6点,每隔半个小时的服务水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蓝色这条线,它服务水平在91到48这中间震荡,平均服务水平是73左右,粉红色这条线,虽然平均服务水平也是在73左右,但震荡幅度却小了很多,服务水平只在81到68这中间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