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城新产业阵营又添新军。3月26日,国内第一家整合了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国内外企业优质资源的膜科技创新园在科技城揭牌。该园将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专业膜技术与服务,建成国内一流的膜技术创新与产业园区。
“苏州高新区前10年立足于吸引外资,抓制造业,大家都成了招商熟练工,但如果一直依赖投资驱动,还能走多远?必须要转向科技推动。”苏州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汤建翔说。
正是有了这样的“远虑”,才催生了苏州科技城的诞生。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在太湖边划了一个圈,选择2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计划用15年时间形成集聚15万名科技人员。现在,苏州科技城已初具形态。
阵痛过后会有柳暗花明。苏州高新区用短期牺牲一部分GDP,来换取未来产业向高端的升级换代:管委会对科技城的考核不局限于GDP,而是人才集聚度、研发中心总量等;科技城对科技含量高的小公司敞开胸怀,甚至下“血本”扶持,却对资产上千万美元的组装、制造类公司说“不”。
在这样的“指挥棒”下,苏州科技城从引进企业、项目向引进创新资源转变,如何吸引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成为苏州科技城整个团队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们引入中科院清洁能源中心、中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苏州研究院、半导体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5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4研究所等“中字头”科研机构,从而迅速融入国家创新“大循环”,由消费类电子向机床、汽车、医疗电子的源头拓展,为苏州再造一条价值链。
2008年11月,苏州科技城建立起以医疗器械装置研发为核心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所,使得我国摆脱了在生物医疗器械与装置工程领域尚无科研与产业化开发平台、国内先进医疗器械装置基本上还是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是苏州国家高新区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跃升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实施“聚焦科技”战略的一个缩影。
邱钢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2006年回到国内,几经考察后,与孙建国等在苏州科技城一起创立了苏州凯迪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凯迪泰致力于心、肺介入式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新一代支架、干细胞介入治疗系统、家庭心衰病人管理系统、无创双向呼吸机、无线远程心脏监护系统和微创介入诊断、治疗等技术。据邱钢介绍,凯迪泰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无创双向呼吸机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并且已打入国际市场。
眼下,科技城的北部区域,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已初露端倪,项目成群、产业成链。在南部区域,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正迅速崛起。
苏州科技城建设在苏州城西的众多小山之间,山重水复,环境幽雅,是研发人才理想的工作和生活新城。如今,在这青山绿水间,一批创新企业正在成长。如特谱风能完全掌握了2兆级及以下风电机组的全部核心技术;先施科技电子标签设计生产技术国内领先;参与神舟系列飞船试验的东菱振动和中国最大工业阀门制造商纽威机械等,正在改写苏州自主创新的历史。
据统计,苏州科技城已累计引进近200家知名科研机构、设计开发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IC研发设计、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其中80%是软件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及其相关项目,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