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接到‘电话营销’人员打来的电话,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股票的,甚至还有推销冬枣、羊肉的,让我感到不胜其烦,可又无可奈何。”2月25日,济南一家商贸公司的业务员庙存艳女士向记者诉苦说,经常在开会、开车甚至午休时接到“营销电话”,影响了正常生活。
庙存艳说,她是公司营业部的一名业务员,平时负责联系客户。因此,一听到电话响,就赶忙去接。哪怕是看到陌生的号码,也不敢不接。可是经常会接到一些推销的电话,卖保险的、卖保健品的、卖礼品的,推销什么的都有,分不清是真是假。营销电话太多了,很多时候不方便接听。比如开会、开车、午休或者是正在进行重要的谈判时,突然来个营销电话,接还是不接?再者,还有一些营销电话,死缠烂打……庙存艳认为,目前“电话营销”比较混乱,干扰了市民的正常生活,需要规范运行。
2月26日,记者就是否接到过“营销电话”,在历山路、和平路等地,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有14人说经常接到营销电话。当问及对“电话营销”的态度时,包括未接到营销电话的6位市民在内,都认为这种营销方式太乱,让人真伪难辨。
那么,商家为何青睐“电话营销”这种方式?一位多年从事营销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话营销”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营销模式。商家对招聘人员进行培训后,每人一部电话,就可以进行营销了。一个营销人员每天打出两三百个电话,只要能做成一笔业务,就比业务员外出拜访客户成功率要高。“电话营销”因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从而成为很多行业流行的营销模式。
商家青睐,因此“电话营销”越来越流行;市民厌烦,感觉影响正常生活。如何改变“电话营销”这一尴尬现状?山东鲁泉律师事务所沈廷超律师认为,“电话营销”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营销模式,对这一营销模式还存在法律空缺。如在保险行业,仅有保监会出台过一个行业规范,要求保险公司采用“电话营销”模式必须向所在地保监局备案,应设有电话营销专用呼出号码,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示等。他认为,要想让“电话营销”成为商家、市民都接受的营销方式,需要商家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同时,也需要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那些电话扰民的商家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