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保险公司推销员的电话,或是邀请参加产品说明会,或通知有“十几万的保险大礼赠送”。如果你婉言回绝,不要紧,电话经常会在一天之内再次“光顾”。这种行为,在百姓眼中是“扰民”,保险业内则称其为“成功的保险销售模式”。
不少人反映,一些保险公司以电话方式营销保险,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而且,对方明明是陌生人,却知道你姓甚名谁,这种个人信息被窃的感觉很糟糕。可见,电话营销这种“成功的模式”似乎并不太受欢迎。
那么保险公司为何热衷于此呢?有关调查显示,电话营销最大的特点是成本较低,可为保险公司节省约8%的成本,为投保人节省15%的保费。而且,利用电话销售,有利于保险公司“广撒网、多捕鱼”,扩大承保比例。另外,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营销方式,摆脱了营销员陌生拜访的尴尬。据说,电话营销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很普遍,成为传统营销手段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新趋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保险产品,咨询有关事宜。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保险公司成本降低,消费者能以较低价格购买保险产品。既然如此,电话营销为何会引起反感和质疑呢?
首先是营销人员的行为缺乏规范。例如,以虚假理由诱骗客户参加产品说明会,或者不顾客户感受多次拨打电话,或者夸大保险收益误导客户,等等。其次,在电话营销中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因此,要保证消费者权益,并维护电话营销的声誉,有效的监管和约束势在必行。具体说来,保险公司要加强业务人员管理,严格限定电话呼出时间,特别是对明确说“不”的受访者应做好记录,确保不再拨打其电话,避免造成滋扰。同时,保险公司应制定严密的电话营销制度和流程,确保客户全面准确了解保险产品的内容,保障客户知情权,防范法律风险。此外,还要规范销售人员的促销行为,尊重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对随意夸大产品收益者应严肃处理。毕竟,保险产品成功营销的前提是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