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来也相继加入“战团”。不过面对电信运营商的“跨界”,各方心态不一。
纷纷涉水
自7月10日起,广东联通的老用户将有机会参与“理财担保租机”活动。而在此之前的6月9日,针对新老用户的“单购理财产品”活动也已拉开。
此类活动的开展,与“沃百富”产品的推出密切相关。作为全球首款通信理财产品,“沃百富”由广东联通、百度和富国基金(博客,微博)联合打造。“话费投资两不误,预存话费并分享好友再送2-3%的基金,赠送基金还可享收益”,富国基金在产品说明上写道。除此之外,投资“沃百富”的客户还可享受“手机免费拿”、“靓号免费送”等福利。
不单如此,深圳联通早前曾携手安信基金推出“话费宝”产品,联通客户可以将联通合约机套餐计划的全部费用投资于安信现金管理货币基金,安信基金将对应的基金份额冻结进行投资,并依照套餐合约规定定期帮助客户支付套餐费用给深圳联通。
在宝宝类理财日益繁多的背景下,“话费宝”以实现合约机客户套餐资金的基金投资为外界关注,同时也为“宝宝大战”平添了一把火。
联通并非第一家参与“宝宝大战”的电信运营商,此前中国电信依托翼支付平台的“添益宝”产品已高调上线。用户开通“添益宝”后,账户余额即可自动理财;存入翼支付账户的资金不仅可以提现与消费,还能获得收益。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蛋糕,中国移动也并非毫无作为。
除了外传与相关基金公司接洽互联网理财外,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7月初与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签署互联网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直销银行、互联网理财销售、互联网融资、客户联合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不仅如此,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复旦大学近日还联合发布了移动金融3.0标准。有分析认为,中国移动此举意在抢占移动金融先机。
寻求转变
将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作为切入点,易观智库分析师马韬认为,这表明电信运营商面对竞争已开始寻求转变。
在外界看来,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产业的竞争规则、市场结构和盈利模式等也受到冲击。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面临OTT等多方面的竞争,为避免被管道化,寻找新的增长模式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课题。
分析人士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如果只针对网络上的信息流量收费,较少涉及内容运营,那么其核心主导优势将渐失。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互联网公司已经将触角伸向了移动通讯市场,目前包括阿里、京东等企业都已经获得虚拟运营商资格。
从各大电信运营商所推出的类余额宝产品来看,马韬认为其主要作用还是提升用户黏性,因为它们的投资门槛、支付场景等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流量是电信运营商的优势之一,但是否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决定力量现在尚难判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运营商需要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来争夺客户和培养客户使用习惯。”马韬称。
与马韬观点有所不同,融360CEO叶大清认为,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相比,电信类企业所推出的理财产品用户体验不太好,而且相关交易环节并没有完全打通。尽管目前电信运营商的金融布局仍处于战略规划的阶段,但马韬认为,在移动金融领域,运营商还是会以移动支付为主来进行布局。易观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总体交易规模突破13010亿元。其中,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分别以69.6%、17.8%和3.3%位居市场前三位。从目前市场格局看,电信运营商旗下的支付平台想要抢夺市场份额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马韬坦言,虽然早些年电信运营商也已进入金融领域,但更多是以技术服务商的角色进入,而在类似手机银行等业务中,银行仍然是主导,依托的也是银行账户。
不过与其他运营商有所不同,中国移动近年来频频通过控股银行—浦发银行发力金融业务。去年,中国移动携手浦发推出NFC手机支付产品,而今年又借助浦发银行推出“和利贷—中国移动供应链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中国移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融资需求,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据悉,浦发银行根据移动经销商的经营特点和历史交易数据弱化了对抵押担保品的要求,通过标准化的准入筛选和授信审批,简单快捷地为小微经销商提供贷款支持。
显然,双方的合作已经从个人业务层面拓展到企业层面。马韬认为,移动交易数据的开放,能让浦发银行更好地为上下游企业进行评级授信,更好地支持上下游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