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搭载“新通话”、“新消息”、“新通讯录”三大核心功能“的“三新”和手机将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推向了高潮。这是继中国移动发布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完成“个人融合通信系统一期工程”亿元级项目招标后又一实质性动作。
“新通话”、“新消息”、“新通讯录”基于GSMA RCS业务规范。RCS(RichCommunication Service,中文“富通信”)业务是由GSMA(Groupe Speciale Mobile Association)发起,旨在帮助运营商丰富现有电话/信息的客户体验,占据无线社区市场主动地位。
中国移动跟进GSMA RCS商用化进程,于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首次发布《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并联合三星、索尼、华为、酷派、青橙等五家终端合作伙伴,推出支持“RCS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机。2014年10月,中国移动完成“个人融合通信系统一期工程”,由中兴、菊风提供个人融合通信项目支持。在招标完成2月后,中移动紧接着在全球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支持“三新”功能的自主品牌手机。据悉,中移动已明确了-融合通信将于2015年年底正式商用,并明确要求合作的手机厂商支持VoLTE和RCS融合通信功能。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中国移动的主动“革命”,都是势在必行。但融合通信的成功,有几点是需要运营商考虑:
1、融合通信需要成为行业标准,保证三家运营商之间能够互联互通,这是关系业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虽然目前中国通信市场上三家运营商呈现互相拆台的竞争格局,但运营商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竞争。RCS融合通信本身就是为全球运营商所准备的,用以与OTT服务相抗衡。早年。联通和电信已密切关注RCS动向。与移动在融合通信中的大动作相比,联通和电信更像是在静观其变。若无意外,2015年年初即会有所动作。
2. 需要由国内手机厂商的全线支持。虽然中国移动为推“三新”业务,要求千元级智能手机必须支持融合通信,但华为、中兴、小米、甚至是TCL等国产手机厂商,在具体的补贴措施出来前,恐怕依旧是观望态度。如何调动手机厂商在融合通信领域的积极性,甚至是营造一个优质的融合通信生态圈,实现与手机厂商之间的双赢,是移动需要考虑的。
3. 有效整合运营商资源,避免与OTT服务商正面竞争。虽然OTT对短信这个传统业务的影响巨大,但以“用户实名、信息安全、质量可靠、互联互通、普遍服务”为核心优势的运营商业务,其服务的安全性、可达性、可靠性是OTT服务商在短时间内无法望其项背的。此外,基于号码、原生业务入口等运营商特有的渠道,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这是运营商独有的优势。例如,“新通信”可建立网络通讯录,以号码为绑定,仅需插入SIM卡,即可自动与网络通讯录同步;以此为平台,建立网络黑名单功能,充分整合三大运营商的号码管理优势...
退一步说,即使运营商后期真的沦为流量经营,那么随着现在LTE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推出融合通信业务,推动LTE网络的需求也是必须。更何况运营商手中拥有大量优势资源,无论如何都是要拼死一战的。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移动在2015年将把重心放到融合通信上,实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的新一代通信服务能力升级。到底是凤凰涅槃,还是垂死挣扎,且待2015年融合通信商用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