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大同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想去云冈石窟,不知道该坐几路公交车,现在石窟票价是多少?”“我前天去医院看病,结果有人加塞,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着反映一下。”宽敞明亮的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键盘敲击声响成一片,2月28日,经过重新整合后的大同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开通的第一天就非常忙碌。
近几年来,大同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普遍开通了服务热线、投诉电话和网上信箱,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弊端逐渐浮出水面。“原有热线电话的弊端突出体现在‘一多’‘一高’、‘一低’上”,大同市监察局负责人介绍说:“‘一多’就是投诉、服务热线多。全市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共开通服务、投诉热线791部,号码繁多,群众记不住;‘一高’就是运行成本高,经测算,全市每年因各类服务、投诉热线投入的经费达3000多万元。‘一低’是受理、办理效率低,由于服务流程不规范、职责不清、监督监管缺失等原因,许多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办理和有效解决。”
“改善民生为先,服务百姓之忧。”为了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这些弊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畅通政民互动渠道,2013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在深入考察调研、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决定整合原有政府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的服务热线(不含110、119、120等紧急救助号码),建立全新的“大同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实现政府服务热线“一条线、一张网、一支队伍”的运行模式,“应答民生诉求、服务群众生活”,开启服务群众的“快车道”。
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经过80余天的紧张建设,先后完成了机构人员配置、场地、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知识库建设等工作,今年2月28日,大同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
“与原先的服务热线相比,新开通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大同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首先是在人员机构设置上,不新增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将管理中心与市政府信息化中心整合,承担管理职能;将监督中心与市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整合,承担监督职能。受理中心由联通公司服务外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2名话务员,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考核上岗。热线网络与现有电子政务外网并网运行,并与国家、省级电子政务外网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热线软件集成系统包括话务系统、综合处办系统、知识库查询系统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站四个部分,各系统之间实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推送,以多种方式受理群众诉求,及时办理、回复、反馈和实时统计。此外,热线还拥有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包含10大类内容、11300多个问答、261万字,话务员可以随时通过查询知识库回答群众的咨询。”
“三个环节、一项措施”确保了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大同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构建起受理、办理、监督三个环节,并出台具体保障措施,确保热线昼夜畅通、服务群众。
——受理环节。建立电话、网络、政务微博互动三个平台,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网站、电子邮箱、QQ、微博、微信等八种方式,统一受理群众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及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咨询类诉求,话务员通过查询知识库直接答复;涉及到专业的咨询内容,话务员通过系统建立三方通话,让诉求人和对口单位工作人员直接进行交流;对不能即时答复解决的诉求,话务员通过系统填写诉求内容并建立电子工单,提交到管理中心进行转办处理。
——办理环节。构建三级处办网络。服务热线管理中心为一级网络用户,负责分发转办受理事项,跟踪催办转办事项,审核评价办理结果,对受理中心及承办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县(区)政府、市直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为二级网络用户,负责办理一级网络用户交办的事项,并对下级网络用户办理结果进行审核和回复;乡镇(街道)及二级网络用户的下属机构为三级网络用户,负责办理上级网络用户交办的事项并向诉求人反馈办理结果。
——监督环节。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上构建电子监察系统,对受理中心、管理中心和各级承办单位的处办时限、过程、结果进行全程监督,实现了诉求办理的提前黄灯预警、违规红灯报警。同时跟踪督办群众不满意诉求,立案调查重要投诉,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问责。
群众利益无小事。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开通,不仅是大同市实现优化发展环境常态化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更是大同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实践,它不仅搭起了人民群众联系党委、政府“最重要、最畅通、最便捷、最信任”的“连心桥”,更开启了市委、市政府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快车道”。(选稿编辑:李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