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市各区(市)县开展,如何让群众的诉求渠道更畅通,诉求结果更满意,也成了许多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服务群众模式创新的重点。
4月29日,新津县在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新津县民生诉求会办中心”,该中心整合了市长热线12345(信箱)、县长公开电话(信箱)、阳光热线、“@新津服务”微博微信运营中心、行政效能投诉热线96960等13个平台,负责对全县民生诉求信息统一管理、民生诉求统一会办、办理过程统一监督、舆情信息统一分析。至此,该县完成了民生诉求热线和服务机构的整合,建成了全省首家县级民生诉求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从2006年8月开通“阳光热线”广播节目,接办群众反映的问题;再到2008年成立新津县非紧急救助呼叫中心,24小时为群众提供热线服务;2011年,群众约谈制度的建立,让群众服务从“线上”回到现场。2014年,结合热线机构多、部门职能交叉、诉求多头投诉、多部门办理的特点,新津县整合各类诉求热线,正式成立了“民生诉求会办中心”。
8年努力探索,新津县群众服务方式不断在改进。从最初的一个广播节目,到整合县级职能部门的热线办理机构,到6月13日,县委书记夏先义率先到会办中心值守。热线服务的每一次蜕变都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每一次破局都是为群众满意而服务。
求变
有话好好说
从“阳光热线”到群众约谈
2006年8月,新津县人民广播电台“阳光政务·服务热线”正式开播。这档“县直部门、镇乡一把手”在直播中“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的广播节目,收到了很多群众的热线来电,也帮助很多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阳光热线”开通不久,家住新津县文井乡的王学清拨通了“阳光政务·服务热线”的直播电话,要求公开所在地区的汶川县移民生产安置费用使用情况。
几天后,新津县农村发展局和文井乡政府工作人员来到王学清家中,就他点题公开的内容进行了解答。听到工作人员的解释后,王学清表示,这回他搞清楚了移民资金使用情况,这种方式很好。
王学清的问题也引发了新津县对群众服务方式的思考。为此,在2008年8月,新津县在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西南首家县级非紧急救助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起初的功能仅限于接电话,转接办理问题。”非紧急救助呼叫中心负责人陈涛告诉记者。在一个个诉求被提出后,如何面对群众工作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真诚面对群众呼声,成为了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于是,新津县县级部门和镇乡的“群众约谈室”正式建立,对以往在“阳光热线”中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事情进行约谈解决,给办事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在群众约谈室的努力下,2013年,办事群众约谈总量首次下降到31件,同比下降60%,7个单位的群众约谈满意率也达到了90%以上。
谋新
整合资源不再散
会办中心打破部门藩篱
2013年8月,新津县学校放暑假期间,学校的公共设施对外开放,许多群众兴高采烈的来到新津外国语实验学校游泳池游泳,但一股股恶臭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心情。
经查看,是旁边河道内有上游冲下的数十头死猪搁浅在岸边,群众纷纷向阳光热线、市长公开电话、环保热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热线、文明热线、110等数多家热线机构反映此问题。
反映问题的群众从不同热线机构得到了不同的答复,有的说是环保局办、有的说是水务局办、有的说是畜牧局管、有的说是当地镇乡……到底这个问题谁来办,诉求群众顿时蒙了。
单个部门受理的问题解决了,那这种边界不清、职能交叉的事,如何妥善解决?去年5月底,县委书记夏天义将此民生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半年的酝酿,2014年,新津县“民生诉求会办中心”应运而生。
“我们发现,随着办事群众反映问题的多元化,单一的热线服务和群众约谈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据新津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8年多群众服务探索中,他们发现,群众反映的很多诉求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投诉部门和热线机构散,部门职能交叉,多头投诉,重复受理,信息资源不共享等问题。
作为四川省第一家将县长公开电话、市长热线、阳光热线、“@新津服务”微博微信平台、县网监大队、110热线、县应急办、县城乡管理投诉、县环保局、县信访局、县工商局、县委宣传部文明热线、县纪委效能投诉集中在一起的热线服务,会办平台的上线,打破职能部门的藩篱,初步实现了职能部门办事监管、分析、回复于一体的功能,通过采取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自主自愿行使批评和监督的权利,从而实现“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5月份,会办中心共受理325位群众诉求,开展约谈7批次,组织相关单位会商会办5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保障
一小时响应机制
群众诉求件件落实
“接到群众热线后,我们会严格按照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群众答复。”记者了解到,新津县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县的民生诉求会商会办工作,面向全县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民生诉求会办工作的意见》。会办中心办理实行“3个一”模式,接到群众热线后,一小时内必须先录入会办中心系统,对群众诉求类型进行筛选,一小时内必须发函转给职能部门和镇乡限时办理,职能部门和镇乡在接到转办事项后,一小时内安排落实具体责任科室立即进行办理和约谈。
“重大事件或棘手问题,会办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镇乡进行会办协商。”针对会办后群众仍不满意的问题,会办中心建立了《分管县领导定期坐班协调工作机制》,要求每周一下午实行县领导值守制度,梳理汇总本周全县各部门、各镇乡办理答复群众的诉求后,群众依然不满意的事项,并对不满意的事项进行分类,形成报告后报相关分管县领导,由分管县领导召集有关部门、镇乡限期协调解决,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本报记者 郭庆 文/图
记者手记>>>
一切为了群众
对群众来讲,总是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希望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公正对待。新津县的探索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政府既是社会“服务器”,又是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终端,如何利用“服务器”更好地获取群众满意和认可,是政府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津县“民生诉求会办中心”通过8年努力,率先打破职能部门藩篱,将以往职能部门遇到群众问题“打太极”、“踢皮球”的现象进行了妥善解决,应当说,新津县在探索群众服务的方式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群众困难有人管,诉求问题有答复,办理结果有人回应。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中,我们既要热情对待,也要冷静思考。结合实际,让政府服务更接地气,让群众对办事过程更顺心,办事结果更满意,或许这才是群众最愿意看到和分享的政府职能转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