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昨日《徐州日报》02版,你定会眼睛一亮:在半个版的尺幅内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服务热线集中亮相,受理范围包括报警、求救、报修、咨询、投诉、举报等。不由想起8月24日本报时评版的《热线岂能成摆设》一文。看来,我市对民生服务热线的整肃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我市的一些热线电话存在三大突出问题:热线电话公开不够透明,群众有了难处不知道向哪里投诉;热线电话值班制度不够健全,电话常常无人接听;一些投诉处理不够规范,群众反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可以说,这三大问题与现代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理念严重悖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徐州的城市形象,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公布名单可知,与以往公布的热线相比,此次公布的热线数量陡增。除了百姓耳熟能详的110、119、120、12315、10086等,市各主要与民生服务相关的职能部门几乎“一网打尽”。不仅如此,还对热线的受理时间和服务方式作出详细说明,对处理投诉的制度进行规范,以切实保证投诉畅通、办理及时、答复迅速,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热线公布后,市委督查室还将对热线的运行情况和受理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对不按制度值班、处理问题不及时的单位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凡在人工值班时间15分钟电话无人接听的,将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看得出来,所有这些措施正是冲着三大问题一一而设,可谓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你热线电话不是若隐若现、虚虚实实、犹抱琵琶半遮面吗?我索性让你方方正正地亮相,而且还要大批量地增加,让所有百姓都看个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有了问题知道往哪叫苦、往哪求助;你热线电话不是装聋作哑、茫然四顾、充耳不闻吗?我干脆规定15分钟无人接听,就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你热线电话不是爱作大爷,受理归受理,就是不处理,让群众干瞪眼吗?那我也就不客气啦,直接通报批评,让群众的舆论让你警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硬约束,一些部门、单位或者个人,就会荒腔走板地跑没影。当然,制度不是万能的,建立制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苛刻死板的管制,而是为了实现一种秩序,在城市和国家中建立起健康、蓬勃、高效、和谐的发展构架和畅通渠道,给广大民众一个更舒心、更融洽、无障碍的生活空间。
解决民生、关心民瘼,在当今是任何一个城市执政者都不能轻视的问题。民生问题解决得不好,城市狂飙突进的GDP、鳞次栉比的华丽大厦、日新月异的经济崛起,便都如海市蜃楼,始终缺乏最坚实的底气和根基。因此,民生问题是场永不终结的大考,每座城市的执政者们都不可以有哪怕一丁点儿的懈怠和推诿。
如今,这些热线电话的公布,表达了我们这座城市执政者们的决心:将服务民生进行到底!
愿热线如季布一诺,字字千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愿百姓赶紧把热线电话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以解燃眉之急。
更愿我们这座城市的职能部门,像吃苦耐劳的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