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业的快速发展正为大连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才。
作为东北第一个,也是最开放的城市,大连从默默无闻到国内外屡获大奖,悄悄地融入了世界,这个城市似乎也正在习惯国际比赛,“达沃斯”,“世界500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对很多东北人来说,大连是最不像东北城市的城市。代市长李万才在达沃斯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大连时表示:不客气地说,大连是东北最美丽的城市。它的开放、现代、时尚,无不与世界这两个字紧紧相连,“世界眼光”已成为一种“城市精神”。
01 意识对接
“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 ”
中国这句古语虽言世人之常,却也是一个城市的命运写照。不进则退必是逆水行舟,城市发展要达到更高顶峰,岂能顺流而下?
进往何处,退至何方?
20年前,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部引发了中国新一轮开放浪潮的著作,不仅准确地预言了一个时代,也让更多的城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这个症结是一道选择题,是要走出去,还是关上门?大连的面前就是大海,大海一端就是世界,要成为东北的核心城市,要做开放的龙头,除了勇敢扬帆,别无退路。
回顾过去,从最初的“请进来,走出去”,到现在“胸怀世界”,大连心中的格局,决定了这个城市的世界格局,目光的高远,决定了城市的未来走向。
“国际赛场”找准大连发展方向
尽力地展示自己,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好机遇。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连与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一样从默默无闻走向了世界,现在一起出现在最负盛名的世界经济论坛上。
2006年6月,达沃斯论坛组委会在北京发布的一条消息,很快传到了大连贸促会会长李泊洲那里,达沃斯要在中国沿海找一个城市,举办达沃斯夏季年会。
一位内部人士建议,“大连是不是可以关注一下? ”李上网核实后,马上给时任大连市长的夏德仁写报告。
学经济,懂金融,并且是多年学者出身的夏德仁知道达沃斯的分量,他迅速而简短地批复了4个字:全力以赴。
争办夏季达沃斯的勇气一方面来自于大连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从1998年到2008年,大连几乎拿到了国内大部分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包括环保模范城、最佳旅游城、全国文明城,也包括著名的联合国人居奖,全球环境500佳。大连对亚洲部长高官会等一些国际盛会也已经驾轻就熟。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城市决策者的眼光与勇气,达沃斯是世界最大的舞台之一,大连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城市,要融入世界的产业链条之内,要抢占产业的制高点,不走出去,不朝外看,不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身手,就会错失机遇。但是与大连竞争的国内城市,个个都是顶尖好手,在这场竞赛中,大连凭什么能够取胜?
据媒体后来披露的消息,准备竞标标书的一个月中,大连所做的工作不亚于一个奥运会申办城市。空港情况,要提供前几年的客流量、承载能力;气象条件,不但要预测第二年的,还要提供前几年的。
这个过程中,负责竞标具体工作的李泊洲曾接到论坛方面的电话,“全世界CEO的航班,可能都先飞北京,到大连,还要再坐一小时飞机。达沃斯在大连举办,肯定不如在天津交通方便。上千人,如何及时疏导到大连?过八九个小时后,你给我们答复。 ”
外事工作经验丰富的李泊洲当即答复可用飞机、专列两种方式保证人员输送,这份未加多想、随机而动的完美计划,让对方也感到惊奇:“你们考虑得太周到了。 ”
与此同时,夏德仁亲自赴北京,拜访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贸促会,表达大连申办“夏季达沃斯”的愿望和决心。
深圳、青岛先后出局,实力更强的天津成为大连最后的对手。 2006年9月29日,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正式宣布,首届夏季达沃斯由大连承办,由天津承办第二届。“他们评价,大连的成功,除了大连的条件,特别重要的是,大连有一个很懂国际事务的团队。 ”李泊洲总结说。“达沃斯论坛”中国总代表吉米尔·哲根斯非常有信心:“我们把‘达沃斯论坛’带给大连,就一定会把大连带给世界。 ”夏德仁说:“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连。 ”
02 产业对接
没有产业,城市就没有支撑。
发展什么产业,却是一个让城市决策者最为头疼的问题。
已经艰难而出色完成城市转型的大连,不能再走污染、发展、治污的老路,企业不能再走“在家关门生产,出门两眼摸黑”的死路。完全依靠外运能源的大连,同样也不能再走“高能耗”粗放发展的险路。
大连怎么办?
“绿色城市”持续绿色发展主线
1998年,夏德仁离开东北财经大学校长的位置,走马上任大连市主管科技的副市长。
夏德仁在思考:大连该干什么?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软件与服务外包能不能行?
这个“时髦”的产业还是在一次会议上,偶然间让大连突然找到了灵感,就如同当年通过“小道消息”获知达沃斯论坛要来中国一样。但大连的软件产业规模很小,也看不到任何效应,一些人提出质疑,大连发展这个没有多大产值的行业,是不是在赶时髦?
夏德仁3句话说明了为什么要发展软件:第一,大连适合做这种没有污染的产业;第二,不改变高能耗的增长方式,能源安全堪忧;第三,软件是世界朝阳产业,传统工业100块钱在大连加工之后才能增加19%的价值,软件产业附加值一般都是在80%以上。
冷静的思考,详细的分析。 1999年,在大连主政的薄熙来果断批准了发展软件产业的规划。大连,开始向未来的“班加罗尔”挺进。
此后的10年,夏德仁、戴玉林、栾庆伟,这3名颇有远见的学者型官员一直陪伴着大连软件业从一个无名小辈到“中国硅谷”。他们坚信:“总有一天,大连的软件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绿色发展的思路会代替一切。 ”
夏德仁曾这样评价软件:“我认为不应该看软件产业有多少产值,而应该看它对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做了多大贡献。软件产业低投入、高产出、能耗低、占地少,软件产业的发展还会为大连聚集一大批优秀人才,改善大连人的智力结构,改变大连人的文化层次,发展软件产业会带来多方面的效应。 ”
为什么要发展软件,对大连来说也许就是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因为这种产业的特质与世界磅礴汹涌的环保浪潮准确地契合,共鸣。发展这种产业,未来才能立于不败。
从发展软件开始,大连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产业,几乎都是经过了理性与远见的思考。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肆意蔓延,这次危机烧掉了巨额财富,也烧出了更多希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全新的产业开始初露端倪,世界产业吐故纳新的趋势再次显现。
大连当仁不让。媒体连续的报道验证了这个城市对绿色产业,以及融入世界的急迫与渴望,仅以2009年为例:2月,大连成为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5月,夏德仁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有核电、风电关键设备的制造等等。
现在,极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夏德仁、李万才,还将力推半导体照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从一任“绿色市长”到下一任“绿色市长”,持续的绿色发展主线,已经让这个城市生出蓬勃的绿色希望。
03 未来对接
有梦想,有行动。机遇愿意垂青有准备的人。
2009年7月,对大连来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恰逢其时。
大连的国际影响力开始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GDP加入了3000亿元俱乐部之后继续保持了高昂的势头,兼顾城乡、空间更广的科学产业布局在沿海经济带全面铺开。
高层关于大连的“东北重要国际城市”核心定位,给蓄势待发的大连提供了一次实现自己梦想的机遇。
大连一定不能,也不允许自己与其失之交臂。
“核心城市”找准自己世界定位
2009年8月17日,棒棰岛宾馆国际会议厅。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的讨论在平静而不乏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这是大连多年来最受关注的一次市委全会,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传遍了东北。
大连未来要与上海一样,引领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带,发挥龙头作用,带动辽宁,带动东北。
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这样宏伟庞大的发展规划,似乎要比当年“东北振兴”的分量还要重,比任何一次的城市定位都让人呼吸急促。
大连的发展历程一直验证这样的规律,找准定位,全力发展,经济增长与目标循环交替,形成城市发展的动力。
以最近的几年为例,大连最初将自己定位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旅游城市”。由于环境的优美,各种活动、会议接踵而至,大连在国内名气大振。之后大连开始瞄准“北方香港”、“北方明珠”的定位。
2003年之后,随着国家推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大连的快速发展让自己的定位重新发生了变化,并提出了拓展城市空间的庞大计划,民间常以“大上海”来比较“大大连”定位,显示出大连与国内最优秀城市比肩的勇气。
仅仅6年之后,连续多年经济增长超过14%的大连,迎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下子将自己推向了“国际城市”的舞台,大连将要与上海、深圳、广州一样,发挥在东北地区的核心作用。“求大同,存小异”,8月17日下午,部分市政协委员提出大连近年来“口号”太多,市委书记夏德仁给出了下述答案:“城市定位,提法不同,并不矛盾。虽然口号不同,但是基本指导方针一致。”他引用“不折腾,不争论,不懈怠,不犹豫”这4个词,给大连的“定位焦虑”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大连的确需要这样的定心丸。
多年的积累,令大连开始显现出一个国际都市的模样,“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已经准确地定位了大连的未来。
2009年,市委书记夏德仁所做的十届七次全会的报告也回答了所有与会人员心中的问号:大连要成为东北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大连实现这些目标有基础、有优势,大连人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今年到大连上任的代市长李万才,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专家,他对大连未来的远景规划,已经了然于胸。此次全会报告中明确了大连要“以国际视野、生态理念、现代标准,推动城市组团化发展”。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这些重点开发区域,目标定位都是国内最好的“核心区”、最开放的自由“经济区”,全球领军的“示范区”。
报告处处渗透着“世界格局”的理念,已使大连从一个北方城市,开始向国际都市过渡,如果联想到此前大连市政府全力推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联想到此次全会夏德仁要求所有的干部必须尽快地学习,尽快地转变观念,尽快地转变作风,就会得到一个清晰的信号,大连已经开始以国际都市的标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