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数据与云计算>>新闻详情

以大数据驱动的智慧营销与服务

2015-07-07 16:48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作者:徐欣 来源:智慧城市观察


在智慧城市大浪潮中如何使营销与服务变得更具有智慧?智慧城市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最重要的还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如何使我们的人、生活、企业变得智慧,那才是真正的智慧。

我们听到很多的概念,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分析等,实际上在消费者周围真正称得上大数据的很少,当我们讲大数据的时候,要加上驱动两个字,大数据思维比大数据本身更加的重要。大数据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思维大门,数据称为数字化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行业五百强的企业开始把数据当做资产,以前说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但在五年或十年以后,这句话智能成为企业贴在墙上的口号,未来商业竞争中企业的核心是数据。

谈到数据资产,也就是说数据需要被运用起来才能带来价值,数据如果不流动起来就毫无价值,Kevin Kelly说过,数据必须要流动起来,分享起来,融合起来才能产生价值。

在营销和服务上,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的速率越来越加快,进入了存量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使以顾客为中心的特点越来越鲜明,每个人出现了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营销迈入了相关阶段,也就是真的有需求才会去买,我们现在做的智慧营销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试营销,用温润的方式让客户对你的品牌产生好感。

在智慧营销中,有几个很典型的案列。

乐购是最早使用大数据分析的企业,根据一个女生最近所买的物品推断出该女生已怀孕,乐购在消费者数据精准分析方面比较领先,同样乐购的转换率,优惠券的兑换率高于其他超市。

第二个是亚马逊的愿望清单,根据你的行为方式匹配你的偏好。

数据之所以成为资产是因为它不再是一个静态数据,之前销售的商品无法获得消费者信息,互联网时代让每个个体都鲜活起来,使销售的过程与每个个体建立相关,我们公司通过帮客户收集碎片化数据整合数据资源平台或大数据平台,把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数据统计以后,把企业所有的数据资产进行标准化,再做精细化的分析,整个营销的过程是不断把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数字化并且能进行分析。大数据和传统的统计分析分不开的,但是又很多的企业在数据采集层面都还没有完成,即使数据采集下来了,营销流程的数字化也没有完成,在一些基础的铺路环节还没完成的时候去谈大数据、智慧营销是不现实的,现在很热的工业4.0,但实际上还处于后IT时代。

马云说过,从B2C到C2B是IT时代和DT时代的最大区别,IT时代企业是一体的,企业的目的是使企业变得更高效、更精益求精,到了DT时代,以客户为中心,企业是次要的,消费者的利益变为最大,话语权开始转变,企业开始感到恐慌,数据资产管理方式落后,部门和部门之间、前端和后端、线上和线下的信息孤岛问题无处不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玩转互联网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调查,有59%的消费者对强行推送的信息是无视的;91%的消费者和企业处于失联状态,有些企业知道客户信息很重要,但由于体制问题,无法突破瓶颈;63%的消费者在强行推广信息后,会选择终结这种推送。客户的话语权越来越响,企业越来越突出“精准”,企业要做的事情是在适合的时间通过适合的方式找到适合的人。

我们所服务的行业中尤其是快消行业,在数据资产管理和精准营销这两个方面用的最广泛,95%的全球500强化妆品公司数字化营销都是我们在做,消费者也相当于我们的客户,原来的人群划分是按照统计学来划分的,互联网时代的人群是按照社群来分的,社群会有多少?按数据标签贴出来的社群对于企业来说有几十万个甚至几百万个,在没有数据资产驱动的时候,一个传统的营销者如何去照顾如此多的群体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是可以实现的。在精准活动投入增长百分比中,消费品行业增长70%,汽车行业增长12%,保险&高科技行业增长20%,航空&银行增长45%。很多企业的营销方案还没有做到“智慧”,有三个挑战亟待克服:

1、缺失的数据导致不精准的洞察

2、顾客洞察不具有可行性

3、无效的执行与评估。

根据埃森哲的调查,中国顾客非常乐意与“懂我”的品牌以个性化的方式互动,79%的全球顾客表示如果品牌真正实现了个性化,他们非常乐意与品牌保持联系。我们趁着互联网的大潮推出CRM+以大数据驱动的智慧营销与服务,现在只要是有消费者群体的企业都在重构自己的DNP,让线上线下的数据可以流通起来,把第一方数据、消费者数据和预测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可以迸发出无穷的能量。

作者为贝塔斯曼欧唯特集团中国区副总裁。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