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推动下,大数据交易产业或将激活万亿产值。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很可能会成为中国上市的“交易所第一股”。
“两会”进行时,大数据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关键词。自2014年首度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连续三年成为我国政府聚焦点,更是在“十三五”规划中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从现有趋势看,大数据将再度出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果说,信息时代造就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上市公司,那么,大数据时代将会造就更多的大数据上市企业。
2013年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2016年前9月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完成2180.2亿元,贵州现已成为我国大数据开拓者,在“两会”前夕发布2017年大数据十大工程,拟定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度发展目标——交易会员达到2000家,交易规模累计3亿元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基于多种因素,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很可能会成为中国上市的“交易所第一股”。
政府宏观政策给力。国务院2015年9月5日公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开展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探索开展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同一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挂牌运营。今年1月17日,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明确鼓励数据交易产业发展。
发展基础日益牢固。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部署5G、IPV6商用,大数据资源急剧增长。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总量将达到8.4 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4%,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大国。交易驱动数据要素流通变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站在大数据风口。
“朋友圈”越来越大。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表示,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单一维度数据,价值有限;与其他相关数据碰撞融合,则价值最大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此不断壮大“朋友圈”,已赢得中信银行、天弘基金等500多家会员认可,共同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
数据交易逐渐升温。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机构都是数据生产者,也是数据消费者,是潜在的交易会员。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则为它们参与分享经济、整合所需外部优质数据提供了便利,目前累积交易额已经突破1亿元,数据交易逐渐升温。《2016年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 预计,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13626亿元,其中大数据交易545亿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国家大数据政策的推动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在中国大数据交易领域已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未来,甚至可能成为中国上市的“交易所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