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数据与云计算>>新闻详情

东数西算也挡不住云计算的颓势

2022-08-08 18:19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最近,腾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百度ACG(智能云事业群组)相继有裁员消息流出,云计算是这波裁员潮的重灾区,不少机构纷纷走上了精简机构的道路。

行业大厂尚且如此,小厂们就更是哀鸿遍野。

美股上市的金山云股价最高峰曾达到74美元/股,现在股价为6.34美金/股,仅剩不到1/10。优刻得2020年1月上市首日开盘价达到72元,当前的股价仅剩19.29元/股;另一家科创板上市的云厂商青云科技发行价格为63.7元/股,上市后很快就跌破了发行价,当前股价仅有43.46元/股。

能成功上市的企业,大都具备了相当的体量和竞争力,但为何却在上市不久后纷纷陷入困顿,被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呢?

究其原因,云计算行业如今已经内卷得相当严重——过重的资本投入再加上无休无止的价格战,让大大小小的玩家都难以忍受。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亏损数额反而大幅提升,看不到希望的资本自然会加速逃离。

无休止的价格战
云计算的企业虽多,但从各家提供的服务(IaaS)看,并无明显差异。因此,价格成为客户选择厂商的主要考虑因素。

全球行业老大亚马逊AWS在过去多年间降价近百次,其CFO曾在2016年公开表示“降价是我们的核心策略,我们认为降价是件很平常的事”。截至2020年5月,AWS一共降价82次,而微软也早就放话云计算服务价格“始终与AWS持平”。

当AWS、IBM、Azure三家在同一天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的几家厂商也立刻用降价回应,生怕到嘴的肥肉被分到海外。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移动一元中标温州政务云平台项目、腾讯云一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项目的事件等,如今看来,正是价格战的畸形产物。

各家云计算厂商在价格战上的大手笔,比如这些动作着实有些求胜心切,从市场角度来看,云属于To B的一个分支,早前沿用To C玩法的弊端,开始逐渐暴露。

以优刻得为例,招股书显示,其五款核心产品机柜托管、UNet(按带宽计费)、U(D)DB数据库、云分发(按带宽计费),2020年相比2018年平均单价的年均复合变动率分别为-19.63%、-3.80%、-18.85%、-2.15%、-25.67%。受此影响,优刻得的毛利率不断下滑,从2018年的接近40%下滑至不到5%。

40%的毛利率,可以让企业过得很舒服,而5%的毛利率,意味着行业已经彻底成了红海,企业想要盈利都成了奢望。

即使对于巨头玩家来说也是如此,长期的价格战大幅拉低了巨头们的盈利能力。财报显示,2021年亚马逊AWS和微软智能云的毛利率分别在60%和70%左右,而国内的云厂商普遍只有30%左右,和国际一线云厂商相差30%-40%。

资本开支过重
云计算市场上,马太效应一再应验。

作为一项基础设施,IaaS云服务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本质是服务器资源的租赁,卖算力、卖存储,因而边际成本较低,规模优势较强。

这种商业模式天然地适合“财大气粗”的巨头玩家,尤其是在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在to B领域发力,阿里云、腾讯云每年都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上大量投入。而另一边华为在手机业务受阻之后,也将发展重心转向了云计算。

面对这种不对等的竞争,中小玩家很快就扛不住了。

2020年中,美团云宣布停止对用户的服务与支持;很快,让苏宁云也偃旗息鼓,同年关闭了公有云服务;金山云的日子也不好过,2017年上半年,金山云还能在国内公有云IaaS的份额比较中排在第三,仅次于阿里云和腾讯云。但到了2021年,就只剩下不到3%的市场份额。

中、小玩家掉队的同时,第一梯队也在打造差异化服务,试图弥补资本开支过重的包袱。

百度走的是云计算与AI融合的路线;阿里云选择把基础做牢,做深企业服务;腾讯则把重点放在了一贯擅长的生态上,整合2B业务、打通云与行业,实现B端工作协同。

一个主打融合,一个主打精专,一个主打协同,BAT三家各出奇招,试图挽回此前狂热价格战中丢掉的银子。面对BAT的攻势,一直被BAT重点围堵的华为云也不甘示弱,继续加码云计算,向公有云、混合云转向。

盈利难
虽然都进行了业务布局上的规划和调整,也砸了真金白银,可目前实现盈利的只有阿里云一家。

财报显示,2021年阿里云的经调整EBITA合计为12.1亿元。去年第四季度,也是阿里云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阿里云方面表示,盈利主要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致。不过,相较去年前三季度平均超过3亿元的经调整EBITA,去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这个数字只有1.34亿元,当期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1%。

云计算公认的TOP 1阿里云都盈利艰难,其他厂商,特别是中小厂商就更不用说了。

如前文所言,随着互联网大厂将to B作为重要战略,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玩家开始大量投入人力财力,抢一些脏活儿、累活儿。中小云服务商此前的一些打法,包括深耕垂直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等已经很难再有奇效。

财报显示,去年金山云净亏损近16亿元,相比2020年9.622亿元的亏损额度,同比增长66%。青云科技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了70%左右。优刻得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6亿元净亏损,同比也扩大75%。

这可能也是资本市场为何对三家企业失去信心的原因。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保持投入和增长的平衡的同时,找寻到成功的破局之路,成了摆在中小云厂商面前最大的挑战。

中小云厂商加速失血之际,行业的竞争态势也在起变化。今年以来,各家巨头企业对云的态度正在降温,从过去不计成本地扶持,正在转变为自负盈亏。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和其他To B类业务相类似,钱和耐心,是目前国内云计算行业的最大问题。低毛利、强竞争、高内耗,让云计算从战略重点变成了战术之争,在“东数西算”全面启动的情况下,云计算行业玩家们亟需求变。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