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建信息化系统时需要的亦不外乎融合通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几类,建设一个平台以提供上述类型的多款软件,并帮助企业DIY,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身为公司CEO的施珺天开会时从不坐主座,而是喜欢偏居于长桌的一侧,因为这样他一抬眼就能看到挂在对面墙上的公司工作管制表。
这张KT板制成的巨幅表格上,用图钉标识了这家以企业集成化管理应用软件开发、销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杭州多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多讯)所有的工作进程;而这其中,2010年底力争海外上市的计划尤为惹眼。要知道,这只是一家快满2周岁、员工仅为50人的小公司,但"偏安一隅"的施珺天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就要尝试实践大公司的梦想--成就"软件业内的颐高".
从个别定制到批量供应
这个梦想始于一段时逾一年的调研。前中国商业地产策划、咨询专家施珺天从2006年底开始频繁接触中小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市场响应能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堪忧,7%的信息化比例让施珺天吃惊之余,嗅到了商机。
这一困局当归咎于定制应用软件所导致的企业购置和应用成本高昂的事实。"定制是为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量体裁衣,而忽视了多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诸多共性的需求。"施珺天对《浙商》记者说。
共性和个性间的矛盾在他看来并非不可调和。"就像硬件爱好者组装微机时会偏好不同品牌款型的CPU、内存、GPU等,但组装成型的终归还是计算机;同样地,企业组建信息化系统时需要的亦不外乎融合通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几类,建设一个平台以提供上述类型的多款软件,并帮助企业DIY,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施珺天打趣道,"所以,和电子信息城巨头一样,通过对这几类软件厂商的引入,我们要成为软件业内的'颐高'."
和颐高如出一辙,多讯科技并不打算自行研发任何软件,他们准备将写代码的劳碌转嫁给供方厂商,而自身致力于"软件应用商场"的搭建。这个在行业内被称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平台,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供方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多讯的WISSIP平台上,企业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如此一来,用户就不用再购买软件及配置服务器,亦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升级;运营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而多讯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通过集成化在线应用的模式大大降低用户的信息化建设成本,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
"实际上这是基于共性需求考虑的规模经济。在SaaS+SOA平台中,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将得以批量建设,而供方厂商亦不用为每个企业的个性需求疲于奔命。在这个意义上,这无异于软件的行业革命,彻底改变软件生产定制化'给人设陷阱、为己掘坟墓'的难堪局面。"中国B2B研究中心互联网分析师卜莘琴对此评论道。
内外"集成"
和颐高一样,多讯的SaaS平台势必要引入诸多供方厂商及其开发的应用软件。据《浙商》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多讯已和用友伟库、亿美软通、讯鸟、百胜、合强、甲正、灰姑娘及来自国外的Xtools、Successfactors、Attask、Future、Skype等近50家软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或签订合作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各厂商都有分属自己的在线软件销售平台,它们是以竞争、合作两者兼具的姿态出现在与多讯的合作之中。对于这样的关系,施珺天并不担心:"这和当初美的撤离国美、复而恳求回归是类似的。品牌商可以有自己的直营连锁,但也离不开商场。"
在他看来,更值得考虑的是不同厂商的软件产品的集成问题。上海浦发银行的一位董事长秘书曾抱怨,有多家厂商为其开发过应用软件系统,而这些软件之间因为兼容性问题无法互通,办公效率因此降低。
这样的用户体验层出不穷。这让多讯意识到软件集成和数据共享的重要性,继而提出SaaS+SOA概念。通过在SaaS平台上叠加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构造分布式系统程序,通过云计算原理将不同软件的应用模块的业务逻辑、应用系统、数据模块无缝集成再打包销售,以使企业的业务流、信息流、数据流进行全面整合。
除了技术、业务层面的整合,多讯亦尝试在公司内部治理架构上实现"集成".据悉,多讯将员工价值分割为固定基本价值及附加价值,并以此支付报酬。员工根据意愿,可将附加价值部分以25%-100%不等的期权比例参股公司。公司期权面向内部的多元化,被看作集成公司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期权激励机制,使得多讯的每一名员工都是来做事业的,而非来打工的。"只占公司股权37%的创始人施珺天说。
多讯的商业模式正在引起投资者的注意。据《浙商》记者了解,IDG、软银赛富、红杉资本、成为基金、华睿投资、中大投资等风投都和多讯有过深入接触。"应该说从行业导向、盈利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都显示出多讯是一块投资的好材料。目前唯一的欠缺,就是公司需要在接下来的销售期,做出一些实在的业绩。" 切实的销售业绩,也正是施珺天和他的伙伴们在公司工作管制表上的下一枚图钉:"据预计,2010年多讯的注册用户将达20万名,其中有效客户5万,付费用户1-2万。而根据每个企业消费5000-10000元计算,多讯2010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5亿元。"
点 评
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投基金经理
陈瑞龙
后工业化时代中的软件服务业,其发展方向无外乎面向大型企业的定制服务和面向中小企业的大众化平台。这期间,定制服务已渐成雏形,而大众化平台方兴未艾。
专注于这个新兴行业的多讯,应该说具备高速成长基因。
从SaaS的行业导向上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愿意为此付费,行业付费用户年增长超100%.从公司业务层面考虑,多讯完全是从客户体验构建自己的SaaS+SOA平台。通过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目前信息化水平欠佳的中小企业的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如果能解决IT行业的盗版通病,并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识,那么,类似多讯这样的公司以及整个行业,在下一阶段的爆发式增长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