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IT界几乎到了言必云计算的地步,云计算正在演变为下一代IT模式,同时还伴有虚拟化、动态数据中心、弹性扩张等等名词,这些都是实现云计算的前提条件。对厂商而言,这些概念是一套美妙的组合拳,既有云计算的诱人远景,又有近在眼前的数据中心改造需求。对用户企业而言,云计算虽然还在云里雾里,但又不能不关注,以免落后于时代。
按需分配
云计算主要分两种,外部公有云与内部私有云。在美国,云计算主要表现为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公有云。然而,在中国,在缺乏公有云服务的情况下,云计算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型企业自建的私有云。无论企业计划部署私有云,还是利用外部公共云服务,都需要将企业需求放在首位,利用一体化架构实现按需移动性、协调和自动化。F5作为云计算产业链中提供基础架构的网络厂商,可帮助用户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架构,同时对其进行扩展和重复使用以实现通用的云架构模式,而不必考虑 IT 资源的实际所处位置。
公有云带给企业的好处很容易理解,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发电厂,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就如电能一样,可以从云服务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用户端,中小企业乃至个人都能享受到犹如超级计算机的服务。但是,企业构建私有云的好处又体现在哪里?
一部分原因在于安全,大型企业不敢贸然把商业机密放在外部公有云上;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私有云能够令企业快速投放业务,IT不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而是能够与业务紧密结合,成了企业的战略资源。
大型企业有很多复杂应用,一个新业务的传统构建流程是:软件开发——硬件采购——申请机柜空间——安装调试——业务上线。如果使用私有云,只需要软件开发,省掉了基础设施的流程,这样,新业务就能迅速投放上线,IT成了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
这犹如一个共产主义的图景,企业只管考虑有创意的劳动,而支撑这些劳动所需的各种资源,按需分配即可,人人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乃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价值创造之中。云计算如何把这种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变成了数据中心的IT现实?
云中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