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大批P2P平台进驻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同时,不少裹挟产业融资的企业却借助这股潮流而自开资金通道,大肆为自身企业项目进行融资,并模糊了项目具体信息和投资者资金流向,令P2P投资者对项目资金蒙在鼓里,一旦企业资金把控能力出现问题,则平台自身也会出现兑付风险。而一些并不熟悉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贸然入场,也可能因对行业熟悉程度不高,风险把控能力不足而遭遇供应链资金链风险导致的“传导效应”,最终影响至平台。
熟悉供应链融资的银行系人士认为,尽管供应链金融从理论上可以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通道,减轻融资压力,但对于整体产业链上下游而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排除核心企业需要拉长供应商资金链条,拖长还账周期,过多的银行及其他信贷资金进入供应链,而不加以进行风控,就会变成大企业自身盈利的通道,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的占用来进行其他方面的牟利。如果平台商与供应商相互配合,就会联手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令供应链金融成为其“曲线融资”的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所谓自融和供应链融资的根本差别在于其动机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是自融性平台,一方面,实体企业项目可能根本拿不到借贷资金,现金流和到期归还都会出现问题,或者平台自身有意隐瞒项目的细节;另一方面,自融性质的平台管理也会流于形式,风控不过关,其资金运作模式类似庞氏骗局,很容易踩上“非法集资”的红线。
在杨定平看来,如果平台商企业自身需要做供应链融资的P2P平台,首先需要设立好防火墙,避免平台商企业和P2P平台之间形成关联交易。“以自身经营的平台而言,旗下家具供应商企业如果需要借款或者成立母公司平台下的体验馆,首先也要成为新公司的股东,占据有限股份并承担有限责任,如果通过平台借款,则将由该公司自己承担风险。并且平台自身对上下游企业的数据掌握相对充分,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记录来决定借款风险等级,进一步控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此外,平台所提供融资的项目进度基本公布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串联。”
与此同时,发展供应链金融考验平台对所提供融资的行业形成的资金、物流和信息等整体系统的熟悉程度,并做到对项目信息超高的把控能力,如果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进行勾结,则可能造成平台陷入融资套利陷阱。今年下半年,红岭创投遭遇的纸业项目的亿元坏账事件,其核心根源正是在于借款人和物流第三方涉嫌合谋设骗局,由于平台自身对抵押物信息掌控不完全,遭遇仓储、物流公司合谋,将货物重复抵押给银行进行骗贷,同时借款人企业与下游核心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之间恐存在关联,造成平台中招。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台涉及供应链融资,还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虽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前景很大,但如若没有完整的数据技术风控能力,创新业务也最终会拖垮平台,导致平台转型失败。
12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确认了陆金所获得摩根·斯坦利等多方投资的消息。凭借平均年龄 1 年半的两大金融服务平台Lufax和 Lfex,公司估值据传已高达百亿美元。大洋彼岸,Lending Club 上市两周之内,市值增长6成,超过90亿美元。前几天Ondeck上市。P2P 似乎迎来了最好的时刻。
国内的创业者们也干得热火朝天。据和讯网的消息, 2013年末全国P2P网贷平台仅523家。到了2014年11月底,已超过1626家。平均每个月有100多家P2P平台诞生。国内金融机构或许从没有过这样惊人的扩张。
的确,这是一个大市场。据西南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这还不算三驾经济马车中消费的地位日益提升,个人消费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增量。
寡头统治初见雏形
可是,如果告诉你美国P2P 市场上,Lending Club 和 Prosper 两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96%,是典型的双寡头市场,新进入或者打算进入的创业者们,你们怎么想?加上年 P2P 批量违约,12 月单月问题平台数已达 62 家,接近去年全年 76 家的总数,大家是不是更该冷静一些?
当然,你可以说中美金融市场差异大,创业者有足够的创新空间。传统金融机构市场应变力差、中小企业贷款难... 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实。创业企业可以凭机动性取得先机,获得滚雪球效应。或者新创企业创新力强,可以用最新的数据技术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贷款审核。这些都很有道理,只是还要看看现实。
金融大鳄已经入场,不能再用传统眼光看待金融机构转型的力量。2011 年 9 月,平安才设立陆金所。今年 1 至 11 月,仅 Lufax 上三大 P2P 产品之一“稳盈 - 安 e”的交易规模就有约 79.34 亿。已经超过拍拍贷、人人贷等创业型公司的历史交易。跟他们比规模,没戏。
互联网巨头早就占领了数据高地。阿里积累了 10 多年的用户和商户交易信息。基于这些数据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信度高,可以提供合理的风险匹配定价。处理效率也高,平台提供给企业的单笔贷款审批速度最快可以达到 3 分钟。京东针对个人消费者和平台商户的“京白条”和“京宝贝”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再看看腾讯和百度,都是要入口有入口,要数据有数据,还能招到一流的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跟他们比硬实力吗?
那么问题来了,后来的创业者,你还有什么机会?
2C业务,要干脏活累活
整个美国P2P市场中,70% 的借款方是个人。Lending Club 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75%,主要业务就是个人信用卡过桥贷款。但他们对贷款人的房贷审核和利率定价都是基于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这使得他们的业务可以做得很轻。不需要担保,也不需要线下审核。一笔贷款审核的成本只需要2.5美元。
国内没有成熟的信用评价体系,不能照搬 Lending Club 的模式。虽然都叫P2P,国内的平台重得多。纯粹做线上业务的很少,大部分都需要在线下进行放贷审核。原Lending Club 的CTO苏海德为前者建立了信用定价模型。但是他加盟的点融网对额度稍大的项目也得依靠线下审核。早期只做线上的人人贷的线下业务也越来越重。到今年11月,人人友信的线下网点数量达到90多家,已经接近国内一家中型券商营业部的水平。
最近有条好消息,阿里金融准备开放它的信用评价体系—芝麻信用。数据覆盖了 3 亿多实名个人、3700 多万户中小微企业。目前已经将向部分合作企业提供了接口。央行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希望能整合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与央行的信用记录,形成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但即使这样,Lending Club 模式也不是创业者的蛋糕。
一旦有了信用评级,优质借款人就不会愿意接受高利率的贷款条件。大家都能获得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你的利率高,就会有替代品提供更合理的定价。这种情况下,决定谁能吸引优质贷款人的核心就是融资利率。(这时候不用太纠结借款效率,信用数据化之后,大家做审核都便捷。)
可是最便宜的钱在哪里?不是在目前P2P中投资端的“个人“,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资金成本最低的是银行和保险资金。为什么他们这时候会加入?因为一旦信用数据标准化,提供给投资人的产品就容易进行结构化处理。平台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吸引机构和银行入场是可以预见的。陆金所已经这么做了。这些业务很大概率都会是有银行保险背景,以”陆金所“为代表的一类平台的机会。再加上单笔贷款额度不高,要做资产结构化就需要大量的借款形成打包的基础。大平台才会形成滚雪球效应。所以,越晚,越慢,越难。
个人贷款领域留给创业者的机会在剩下两类借款人中。
一是缺少信用记录的人群。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网络信用信息,但又有融资需求。首先进入视野的是学生。可是针对大学生的产品已经不少。另外,由于大学生也是网购的生力军,他们的数据账户已经在巨头的狩猎范围内。另一部分人在中国或许更具代表性—农村和小城镇居民。他们中很多人甚至都还没有触网,难言信用账户。而农业经营和生产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这里天然存在着大量优质的借贷人。要抓住这类触网度低的人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而言,是个难题,也有创业公司在尝试。这或许就是创业者们建立壁垒的地方。前几天强东哥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会谈,京东可能试水农村借贷。创业者要做可要赶快了。
二是信用记录太差,按照一般的审核规则没有办法获得贷款的人群。他们的融资并不是不能做,想想美国的垃圾债券。高风险配高收益,天生一对。但对创业团队的产品定价能力有很大挑战。华尔街上做过垃圾债的精英们,或许可以回来看看。
2B业务,走向垂直细分
美国的市场成功的模式,中国不能生搬,但道理还是一样。大家都在为传统金融机构填补市场空缺。中国融资市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借款难。所以从一开始就与美国不同,国内P2P平台上大部分的借贷用途都是经营。点融合伙人苏海德估计国内P2P市场中这一比例是 90%。以人人贷为例,这部分交易占 75%。尽管市场很大,新的创业者们也需要择机而入。
与个人消费者不同的是,对小微企业建立普遍标准化的信用模型很难。美国的信用体系做了100多年,也没太好的方法
所以我们把中小微企业分成两类。
一类是电商平台或者O2O生活服务平台上经营的企业;第二类是基于互联网的非电商类型企业和传统线下企业。他们的差异在于是否容易做到标准化评估。
第一类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积累了交易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标准化评估。不过,这里留给创业者的机会不多。电商平台和生活服务网站(58、赶集、大众点评和美团)占尽了天时地利,天然积累的交易数据,运营所维系的合作关系,未来触角还会深入商户的CRM系统。这事儿只要平台做了,就难被外人分一杯羹。想想前面说过的阿里和京东吧。
剩下的是没有在电商平台经营的互联网公司和线下企业。对他们做标准化评估很难。而且他们为了获取贷款,往往有支付高利率的意愿。P2P 企业做这块市场,需要想好自己的竞争壁垒在哪里。单纯靠低利率吸引融资,高收益率吸引投资人已经行不通了。价格战?新加入市场的创业者,你确定打得过已经估值几十亿,还有几亿美元在账上的先行者吗。现在到处都能看到 P2P 平台用各种方式拉流量。有用吗?用户的转移成本那么低,吸引来了也留不住。更何况,借贷平台与一般的业务不同,价格战容易突破风控防线,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违约的陷阱。
但是如果创业者拥有很多垂直行业的信息,能基于这些信息搞定别人搞不定的信用评价问题,或者有一个可以黏住大量优质投资人或者融资者的平台,那就另当别论了。
36氪之前报道的Molbase已经接入了一些P2P平台,向需要账期的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化工行业的利润率较高,Molbase又有供应链上的真实的订单数据,因此很快就把这部分的业务做了起来。未来在很多垂直领域拥有数据的平台都有这样的机会。
也可以像搜房网那样,因为聚集了购房者而诞生了房贷需求。在此基础上与世联行联手,把P2P嵌入售房业务闭环中,也就找到了生存的基础。
前面的分析,基于一个简单的框架,而框架常常意味着边界和限制。所以,最后还想谈谈创新。总有一些需求是大公司没有发现、难以满足,或者或做得不好的。泛P2P市场的机会对于新创业者而言已经很难做,但局部市场创新带来的想象空间依然存在。
创新者永远都有机会
信用评估一直都是难点,这自然也代表着机会。现在大量的用户信息都掌握在 BAT 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手中。很难想象他们会对所有 API 使用者都提供同样完整的信息(相信即将开放的芝麻信用也一样)。不信你问问挖财,这家公司和支付宝之间关于 API 不知道沟通了多少次。
商业模式创新者一定有机会
新创企业如果想要从 BAT 手中拿到更多的用户数据,或许可以考虑将 BAT 的利益纳入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通过 P2P 向 BAT 的平台导入流量,然后用流量交换高级权限的 API,和对手之间建立竞争壁垒。巨头身上从来是中小创业公司的温床。淘宝的土壤里长出了一淘、美丽说和蘑菇街,支付宝身上想必也能长出来几家不错的创业公司。
产品创新者永远有机会
目前国内 P2P 流行的第三方担保模式在真正出现问题后发挥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如果能在这个环节上有所创新也就形成了差异化的价值。已经有一些产品在做,如社交 P2P。基于在线社交关系图谱可以评估个人信用。早期 Lending Club 基于 Facebook 的社交关系来拼合借贷双方。而从担保的角度考虑,好友也可以选择成为贷款人的担保人。当然如何保证这样的担保有效,也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机制设计。
技术创新者永远有机会
2C 的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创业初期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去哪里找廉价的流量”,而 2B 互联网产品面临的问题将是,“去哪儿寻找廉价的数据”,还有一句话叫“创业公司的数据都是爬来的”。对 P2P 创业公司来说,BAT 和金融机构的数据永远是昂贵的。那招聘网站的数据呢,垂直电商的数据呢,数以千记的 O2O 服务机构的数据呢?集腋成裘,廉价低效的数据呼唤伟大的技术。
基于传统 P2P 还衍生出了很多新模式,无法一一列举,逐个评论。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留给创新者的空间总是有的。不过也相信最终的竞争优势都会回到一点—
巨头林立,技术壁垒、数据壁垒或者商业模式壁垒,你总得打穿一个,好把对手留在墙外,自己独善其身。
最“任性”(有钱)的P2P:翼龙贷
今年初,人人贷宣布完成挚信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1.3亿美元,成为当时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大单笔融资。不过今年11月,最高融资记录已被与联想“联姻”的翼龙贷打破。早在六月份其CEO王思聪就多次透露,翼龙贷A轮计划融资10亿元。但据业内某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联想控股的投资额可能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多,金额最多不会超过七亿元。但即便是7亿元,翼龙贷也可能是迄今为止行业内最大单笔融资。
最“烧钱”的P2P:人人贷
年终临近,众多P2P平台将营销推广策略调整为“狠砸”硬广。11月,人人贷的视频广告和平面广告悄然登陆北上广深各大楼宇及地铁站。而后其更是花费大手笔,在贺岁档期最受关注的两部大片《太平轮》和《一步之遥》上,投放贴片广告。众所周知,电影贴片广告投放价格不菲,在贺岁档期的热门影片投放价格就更加高昂,人人贷营销的大动作令业内不禁感叹:“太烧钱了”!
最具成长性的P2P:理财范
2014年上线了不少新平台,其中3月份上线6月份就获得A轮风险投资的理财范,较为惹人注目。据了解,该平台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超过30万,融资总额接近7亿元,属于同年上线平台中的佼佼者,融资速度与较为成熟的p2p平台不相上下。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11月底,正在运营的平台达到1540家,而理财范综合评级排名浮动在30名上下。仅仅上线9个月便获得如此喜人的成绩,当属2014年度p2p行业的一匹黑马。
离上市最近的P2P:91金融
Lending Club上市之后,国内众多p2p平台开始骚动起来,纷纷展示想上市的雄心壮志,尤以“91金融”声量最大。此前,91金融创始人吴文雄曾频繁向媒体透露,已经提交IPO材料,将选择A股上市。虽然91金融野心勃勃,但业内专家也表示,Lending Club虽然打通了互联网金融的上市之路,但由于中美市场基础不同,国内p2p上市仍需要比较长久的努力。91金融是否能顺利达成3年内上市的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拥有最奇葩团队的P2P:铂利亚
2014年最奇葩的P2P平台当属铂利亚。该平台CEO滕海川年仅22岁,曾以青年企业家身份上过央视栏目,讲述自己如何从16岁的辍学少年到开保时捷的公司总裁的励志故事,后一度被标榜为90后创业典范。但上央视还没多久,铂利亚就跑路了。
该平台创始团队堪称奇葩,滕海川家里是开餐馆的,16岁辍学买车无证驾驶。失联之前曾发《滕海川先生新婚及前海挂牌成功双喜庆功》秒标、注册验资、银行摆账等高息亿元奇葩标的。而其技术总监周瑞,2010年10月毕业于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培训学校,任职技术总监,全面负责网站的技术开发和安全维护工作。一个16岁辍学的CEO,既无互联网从业经历,也无金融行业经验。一个刚从技术培训学校毕业2年的技术总监。居然能做到10个亿的交易额,绝对算得上业界奇葩。
跑路最快的p2p:恒金贷
对于P2P来说,一方面是迅猛发展、光彩照人,另一方面则是“诈骗、跑路”消息不断。来自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已有183家平台出事。除了经营不善,另一些则是存在恶意诈骗的伪P2P”,给行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例如,上午上线下午就跑路的恒金贷,创造了平台跑路最快时间记录。
最大坏账的P2P:红岭创投
几个月前,1亿元大标坏账使红岭创投极其CEO周世平在一夜之间上了头条,这被证实是p2p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坏账。8月28日,红岭创投官网上的一纸公告披露了出现坏账的原因:红岭创投发放给广州翠月纸业等4家纸张贸易商的1亿元借款,因为这4家纸张贸易商涉嫌与仓库物流合伙,利用仓单重复质押给银行进行骗贷,导致红岭创投的借款面临极大的坏账风险。事件发生后,引发了监管层对大额大单项目的关注,也引爆了P2P行业对大额借款项目所带来隐患的重新审视。
最豁的出去的P2P:贷帮网
无独有偶,贷帮网也没能逃脱坏账的厄运。但与红岭创投完全相反的是,贷帮网拒绝兜底。今年5月,有人在网贷之家社区发布消息:贷帮网合作机构前海租赁转让的2014年5月19日到期债权出现逾期。截止到11月19日,贷帮网已出现1280万的坏账,牵扯投资者达500多人。贷帮网坚决不“刚兑”的决定,使其被投资者、同行、媒体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事件发生后,P2p到底是定位信用平台还是信息平台,再次被整个行业热议。贷帮网究竟是“舍生取义”还是“自掘坟墓”还前途未卜,绝对可以称的上是2014年最“豁的出去”p2p平台。
最令人心痛的P2P:宜信
12月17日,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最冷的冬天”,事件的起因,是两家信贷公司的员工,因为争抢客户引发械斗,继而酿成一死两伤惨剧。争抢客户的双方,一边属于中国平安集团,另一边属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宜信普惠。保险行业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各自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本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意想不到的是,两个行业竞争的结局竟然如此惨烈。
在2014即将逝去之际,我们呼吁p2p企业在创造业绩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用户与从业者承担的责任,严格自律,杜绝无序竞争,共同呵护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