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长期遭受声名狼藉的官僚主义困扰,但最近几年,在某些大城市内,日常生活已变得远比以前高效。
比如说,我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时,许多记者都有司机。这并非是因为记者们不开车,而是需要人手应对中国可怕的官僚主义。我的司机老赵就会花好几天时间开着车到处跑,到多个政府部门为我们办公室交纳各种费用。他不但需要排队等待几个小时,还经常遭到公职人员的呵斥。两年前我返回中国,在上海担任驻华记者。如今,我只要带着账单走到马路对面的便利店就能交纳。大约需要3分钟,且店员一直都很客气。
中国变得更加高效的原因很多,包括新技术的采用、经济中更多的市场竞争以及与行事方法不同的国家交往增多等。
美国作家麦健陆已在华生活25年,亲身体验到许多进步,尤其是私营领域。但他表示一些国营机构依然因循守旧。不久前他因大雪被困机场,“令人抓狂的是没有信息。”
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效率则千差万别。麦健陆说,在某国有银行,他花了18个月才将女儿的账户注销,“但在另一家注重客户服务的银行,工作人员会帮我填表。若填错了,会帮我重填。如果在上世纪90年代犯下类似错误,他们会沉下脸并将表格甩还给我。”(作者弗兰克·朗菲特,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