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肖蕴鑫,来自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就职于客服部门,是一名数据分析师,已有四年左右的数据分析工作经验。
以前我也参与过一些相关比赛,曾获得过“佛山市职工大数据竞赛”冠军和一次前三名,也多次获得过省、市级的相关竞赛的奖项。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客服节的数据之星竞赛,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拼搏,顺利地从初赛和复赛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了总决赛,对我来说这意义非凡,不仅是一种收获,也是对我这段时间努力的认可。
我想在此感谢公司,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参加比赛,同时也要感谢训练营的王旸老师。
我们公司有一个数据中台,汇聚了整个公司的重要数据,数据就像是一座矿山,要看挖掘者是否能挖掘出真正的财富;数据又像是一块块基石,要看建筑者是否能用它建成宏伟的大厦。
而我就是这矿工、这建筑工,我就是公司数据中台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我平时的工作主要涉及数据库运营维护、数据建模、可视化场景搭建等几个方面,平时工作中较多用到Excel,Oracle,Python和公司的BI工具。
在做比赛的选题时,我面临了一个选择:我是应该用这次训练营学习到的PBI来做一个案例参赛呢?还是说我要用我工作中已经做好的案例参赛?
我平时使用公司的BI系统就已经做过许多优秀的案例,显然,选择现成的案例参赛更轻松也更保险。
但是我没有,我选择了使用训练营学习到的PBI来参赛,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具有风险的决定。
因为我以前从未接触过PBI,不熟悉工具,很多小问题都会成为路上的阻碍,这大大地影响了效率,并且我还要从0到1做一个完整的案例出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什么我要冒着这样的风险选择PBI呢?因为在我学习了之后,我感受到了PBI相较于其他分析工具的许多优势,比如非常出色的可视化交互能力、全面的数据接口、强大的DAX函数、优秀的移植性,这些都是一个优秀工具不可或缺的,并且它还免费,不需大型服务器部署。
所以我想利用自己平时积累下来的数据分析经验,活学活用,趁热打铁,就用初学的PBI来从头做一个案例,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
一开始总是艰难的,由于不熟练,我的制作效率很低,只能投入更多的时间。我像一个新生儿,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成长,逐渐优化自己的作品,从初赛到复赛,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和汗水,最终靠着一股韧劲,我闯进了决赛。
在初赛和决赛期间,我看到大部分选手都是使用PPT介绍自己的一些案例,当中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和工具,有制作精良的Excel加VBA的,有使用一些炫酷的BI和大屏的,也有使用PBI或者Tableau的,更让我惊讶居然还有使用神经网络、大数据算法预测模型的。这也让我心里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他们展示的这些工具我基本都有使用,并且也有自己做的优秀案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勇于挑战自我。
数据拥有的价值是需要挖掘的,掌握更多的技能工具,才能更高效的挖掘数据的价值,最终使企业和客户都可以成为数据的受益者。
最后,我希望能在这段时间能再打磨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