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老龄化现象正以不可忽视的态势凸显,老龄客户群体于服务对象中的占比稳步上扬。这一群体因其独特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与身心特征,在服务需求上呈现出鲜明的特性,为客户服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深远的价值启示。
身为远程银行中心的服务代表,必须始终如一地秉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的理念。在受理老龄客户业务时,要切实将自身置于对方的立场,深入洞察其心境,真正做到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将“客户满意,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让客户从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我们服务的用心与赤诚。
01.密码一:坚守初心,提供情绪价值
年龄的增长使得他们在身体机能上逐渐衰退,行动的不便限制了他们的社交范围,孤独感也随之悄然滋生。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他们在信息获取和融入现代社会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与社会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脱节。
客服人员在面对老龄客户时,每一个细微的态度和言语表达都至关重要。引导客户时,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确保客户能够准确把握问题解决的方向和关键步骤。语气上,要真诚且饱含温情,这种温情并非表面的敷衍,而是源自内心对客户的尊重与关怀,让客户切实感受到被重视。
在交流过程中,几句真诚的贴心问候,如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饮食起居等,不仅仅是简单的寒暄,更是传递温暖与关怀的桥梁。
02.密码二:跨越障碍,用心倾听沟通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衰退,难以像年轻时那样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可能会出现表述模糊、重复啰唆的情况。此外,思维活跃度的降低导致他们在思维转换和理解新信息时相对迟缓。
面对这些多维度的沟通障碍,客服人员需要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与非凡的耐心。在与老龄客户沟通时,首先要在语气和语调上营造出一种平和、舒缓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有效安抚老人可能因沟通困难而产生的焦急、慌张情绪。
语速要刻意放慢,吐字要清晰有力,每一个音节都要确保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客户耳中。在表达内容上,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如同为年幼的孩子讲述故事一般,力求让每一个信息点都能被老龄客户轻松理解。
比如,将理财产品的收益比喻为种植果树每年收获的果实数量,将风险等级类比为不同天气条件下果树受灾的可能性。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耐心沟通,客户不仅全面、准确地理解了产品详情,还对客服人员的专业服务赞不绝口。
03.密码三:换位思考,给予温暖服务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老龄客户群体由于知识结构的相对固化、学习能力的下降以及对新兴事物的接触机会有限,在面对这些新兴产品和繁琐业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陷入无所适从的迷茫境地。
在此背景下,客服人员所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站在老龄客户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困惑与无助,进行深度的换位思考。在为老龄客户服务时,要以一种耐心且细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对业务内容进行详细解释。
以手机银行APP的使用为例,对于老龄客户而言,其操作界面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以及操作流程的电子化,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加之部分老龄客户可能由于身体原因,如视力下降、手指灵活性降低,或者由于居住地理位置偏远,前往营业厅办理业务极为不便。
通过运用他们熟悉和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如类比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采用简单明了的指令等,确保老龄客户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并顺利完成操作,让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感受到服务的温暖与关怀。
04.密码四:勤学笃行,提升服务能力
老龄客户在致电咨询时,由于其表达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对业务了解程度的差异,往往会出现问题描述冗长、重复且不够清晰的情况。这就要求客服人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在客户纷繁复杂的表述中迅速提炼出关键信息,精准定位业务问题的核心症结。
这一案例充分表明,客服人员不仅要对各类业务知识有全面、深入地掌握,还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