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质量论坛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出席,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讲话。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官员、学者。
蒲长城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05年服务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提高到41%,远远超过第一产业。“中国服务”将同“中国制造”一样,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又一个亮点。
蒲长城特别指出,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从2001年9月开始的服务质量调查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近5年的努力,已行程12万多公里,对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公用事业、公众服务、售后服务的7000多个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调查。通过两轮调查看,比过去有两个提高:一是第二轮调查整体合格率达到83%,比第一轮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这是多数企业或单位把提高服务质量当作品牌战略努力的结果,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二是有相当多的国内品牌服务质量已超过在华国际品牌。
蒲长城强调,服务规范的标准化是创新发展服务业的关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将积极做好服务标准的基础化工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一直不断地探索评价质量的方法,以客户为中心日益成为质量评价体系的起点和归宿。今年包括体育、邮政、运输、餐饮、保险、旅游、减灾救灾等方面的141项服务标准已报到国家标准委立项,2006年成为我国服务标准制修订项目最多的一年。
141项涉及餐饮、保险、旅游、邮政、运输、体育等领域的服务标准日前已上报到国家标准委立项,其中大部分服务标准都是首次制定。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质量论坛”上获悉的。今年也因此成为我国服务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最多的一年。
去年年底,国家标准委等十七部委出台了《全国服务标准2005-2008年发展规划》,这141项标准即是按照《规划》安排的进度纳入制定计划的。按要求,从2005年到2008年,我国将开展282项服务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今年启动的项目最多,占制定修订标准数量的一半。这些标准包括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理财、房屋中介、机动车辆保险、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福利彩票销售、婚姻登记等项目的标准。
质量专家郎志正表示,我国服务标准的落后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服务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二是结构不好,三是标准数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