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用文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成都建设成为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强市。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做法节选
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筹建卡通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成都造”品牌。
旅游产业
以蜀汉文化、天府美食购物、水文化和生态休闲娱乐为核心,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5亿元。
□做法节选
完善旅游环境,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服务机制、游客投诉反馈机制等四大运作机制。
会展业
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壮大会展龙头企业,规范会展业市场,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将成都打造成为“会展之都”。到2010年,会展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年举办大型展会节庆活动30个以上,年创造直接产值20亿元以上,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
□做法节选
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OC)、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不断壮大会展业的市场主体。
商贸流通
建立开放、高效、畅通、统一的商品流通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打造“美食之都”品牌,构建西南商贸中心。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3%,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商品零售企业达到3个,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餐饮企业达到3个。
□做法节选
挖掘和培养体现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特色菜,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之中,突出川菜文化的渗透力。
现代物流
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宗旨,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实现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到2010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对我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
□做法节选
积极争取成都第五航权,引进国外航空公司,开辟更多成都至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的国际航线,培育国际性区域枢纽机场,提高货物中转量。
金融
以培育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速金融现代化和提高金融效率为出发点,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到201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2%。
□做法节选
积极争取新设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成都注册。
房地产业
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交易体系和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做法节选
在确保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形成以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
信息服务业
加强以成都为中心跨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港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充分发挥成都的科技资源优势及信息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西南信息服务中心。到2010年,全市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做法节选
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建立呼叫中心等国际服务业,打造“世界办公室”,重点发展互联网及增值服务、数字娱乐、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市场。
中介服务业
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为保障,优化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形成各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做法节选
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建立合作关系。
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每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做法节选
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速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和集聚。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