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新闻详情

语音业务:在网络融合中常青

2007-02-02 00:00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51callcenter


  当前,伴随着电信运营商的转型热潮,网络融合成为全球电信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个性化、差异性的多媒体应用也为电信市场带来了无限活力。在网络融合大势下,传统的语音业务如何应对融合挑战?其生命力又将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电信计划部主任陈佐华。

  从以语音业务为主到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是电信转型的重要目标。但是,语音业务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陈佐华认为,其一,语音业务从模拟到数字,从纵横、步进到程控,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电信业乃至老百姓的通信生活带来了有目共睹的重大影响;其二,今天的语音业务话务量仍然处于上升之中,只不过因为竞争产生了话音业务收入的下降,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拓展新的电信增值业务和应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最终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其三,不管未来电信增值业务如何精彩,语音传递依然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最基本、最便捷、最直接、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并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会被现在的短信、MSN、E-mail等方式所替代,语音业务未来依然是运营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语音业务越来越便宜、收入不断下降是市场无序竞争的结果。基于互联网的IP语音业务与音响市场的盗版现象如出一辙:一方面,用户在使用IP技术拨打电话的同时,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网络服务;另一方面,网络的接入成本、运维成本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这是技术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很无奈的现象,必须引起产业的重视。

  在网络融合以及IP化的大趋势下,语音业务的发展必然也要顺应潮流。语音业务未来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对融合的网络架构的正确定位。陈佐华表示,从网络融合来看,语音业务从TDM向IP承载转变是趋势,但融合并不等于将所有的业务都统一到一张IP网络之中,业务之间必须相互隔离,而对于语音业务这种非常重要的业务更有必要在物理上与其他业务进行充分的隔离。

  网络融合的关键在于带给最终用户融合的体验,而不是将“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语音业务仍然应该保持由专网提供。陈佐华指出,无论是TDM承载,还是IP承载,都应该构建一张通信专网,因为通信专网的优势是互联网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最终用户关注的是体验,网络架构对其而言是透明的。例如,目前普及的ADSL服务,事实上已经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融合。通过一对线,用户既能够打电话又可以上网,这在用户看来就是一张网,实现了融合的目标,但在网络内部实际上却有两张网在运营。对于用户而言,融合的意义在于融合的服务以及融合的业务品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朝着这一目标迈进。之前,中国电信曾经专门针对语音和宽带业务,分别推出了“一线通”、“宽带快车”独立的业务品牌;今天,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业务品牌则将多种业务融合起来,统一到一个共同的业务品牌之中。

  在网络融合的进程中,固网语音业务由于受到移动通信方式的冲击而面临着很大挑战。但是,固定网络在未来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语音业务也会作为最基本的通信服务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陈佐华认为,在移动性为业务关键特征的未来,固网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管理难度大,并容易受到干扰,大功率的无线技术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另一方面,随着光通信的发展,光纤资源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价格将越来越便宜、性能也将越来越好。因此,用光纤构建一张无处不在的光网络,借助短距离、小功率的无线技术实现固定小区域内的移动性,将是实现区域移动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因此,未来应广泛建设有线网络,将其延伸至人们生活空间的各个角落,而这正是固网的美好未来。

  固定移动融合(FMC),是固网运营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陈佐华表示,中国固网运营商目前推动的FMC进程,可以帮助其在未来获得移动牌照后,更好地推出融合业务,为用户带来便利和更好的服务。例如,重庆电信去年刚刚完成了固网智能化改造,尝试发展一些增值业务,如一号双机等,从而尝试固网与小灵通的融合,为未来的FMC做好铺垫。

中国信息产业网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