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客户真正想要的商业伙伴。
恒生电子呼叫中心产品总部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 承孝强
所有Callcenter相关的厂商,现在的合作伙伴形态角色正在转变。首先是产品厂商,所有的厂商我把它理解为独立厂商。还有一个平台厂商、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的核心价值在角色链里,是最有竞争力的。第四个是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它没有核心平台,只是做应用、做Service。但是它的也很被动,往往平台厂商有点客户导向的情况下,还是一个集成商。现在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整体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我在恒生工作多年的理解。它提供的,核心平台导向的顾问式的行业方案。跟客户交流的时候,是说我的方案能怎么样,能给你带来什么。这个提供商,需要很深的行业背景,而且不仅仅是做SI行业。
去年是呼叫中心的十年。这十年中,很多的企业都倒下去了。他们为什么倒下去?原因很多。我想,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角色的转换中做好自己的准备。有充分准备的厂商,可能就起来了,它的竞争力会更强。如果不好的,它的竞争力不强,就倒下去了。有很多的企业,要么是不死不活,后来慢慢就被行业遗忘了。很多的企业是未来型的,这种未来型的呼叫中心是最有竞争力的。如果在转型的过程中,变革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你就会倒下去。不倒下去,就要做转型。现在很多的厂商都已经转型了。
面临转折战略点的原因包括:一,技术不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以前卖呼叫中心的时候就说我的技术怎么怎么好,可以打动客户。二,我们的客户的消费越来越理性。以前客户会花几千万做呼叫中心,而现在他们花几十万就能做。客户会问我们,做这个事情到底要花多少钱,我说你要花多少钱来做这个事?十万搞一个最低端板卡的,能怎么做?有时候客户的消费理念对我们服务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有很大的挑战性。三,呼叫中心市场的本身竞争激烈。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厂商都出现了,对客户来说,它的建设资本、投入会有帮助,但对市场循环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和企业能力的演变中,我们有三个阶段下的产物分析。1995到2000年,是以产品、平台为导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市场的成熟还是客户的理性消费,在2000年到05年,是一个SI行业方案的导向,通过第一阶段痛苦的经历之后,客户开始意识到光要产品还不行,这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价值,花几千万得到的东西,跟它想要的东西差距很大,所以他们想到了SI。做项目,要有某某背景的公司,要有多少的成功案例。但它只是一个阶段的产物。随着用户消费的更理性、竞争更激烈的时候,出来了另外一个阶段,就是2005年到现在,这是一个核心平台导向的顾问式的行业方案,从平台到行业的深度、到顾问式的服务,从建好到用好,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单纯的咨询公司,只是单纯的卖服务,只是说顾问在甲方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但我提供的服务,不存在商业的公司,而是实实在在的在行业里有十年、二十年的从业经验,对这个行业有彻底的了解。07年我们跟客户的沟通,也发现有很多的客户需要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提供商。
现在,我们很多的厂商还在鼓吹我的平台怎么样,我的解决方案怎么样,我的产品怎么样。但它只是我们的金字塔最上面最小的一部分。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最底层的核心平台导向的顾问式行业方案商。中国呼叫中心做了十年,金字塔底层的这块是客户最需要和最喜欢的。
恒生的使命在哪里?如果你平时关注金融,99%的人肯定了解恒生。恒生是目前NO.1的IT服务提供商,包括产品、服务、解决方案。07年底,我们市值排名已经是在全球前50位。所以我们非常有竞争力。我们的大金融战略,首先包括银行的投资理财、信息交换、企业银行、电子银行、工农中建交、城尚、农信全面的合作。第二个证券,交易、投资、风控。第三,期货,交易系统占30%。第四是保险。第五,基金我们要占到投资系统的92%,开放式基金的81%。我们涉及到的大金融领域,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恒生的整体份额均值接近47%。
恒生在CTI领域的定位,首先,我们是国内领先的纯IPCC核心平台提供商;其次,我们是国内最优秀、最专业的呼叫中心整体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特别是大金融领域。恒生的整体优势非常明显。我们在非金融体系做渠道。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核心产品。HSIPCC就是恒生的Callcenter。去年,我们也做了一些呼叫中心产品,我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做出来的产品。还有一个恒生金融系统的服务平台。
恒生专注于IT服务机构,我们在全国有28家分支机构,总部在杭州,我们的总部大楼是唯一在杭州滨江国际开发区斜着做的。05年我们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包括日本和美国的拓展。08年香港恒生成立。
我们提倡的,就是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HSIPCC。现在看HSIPCC的发展历程,1994年我们进入CTI领域。95年的时候我们做证券。我们将板卡、交换机做了130多个客户,在2001年我们开始研发HSIPCC。当时还不叫HSIPCC。在国内想生存的时候,做HSIPCC的绝对找不到第三家。03年我们发布了1.0的Bata版,05年正式商业化,06年开始在券商、企业中发展。不过这也跟Callcenter的环境有关系。尤其是05年下半年、06年上半年,给很多的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商业机会。06年的时候我们HSIPCC案例做了很多,快速发展。2007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08年我们的最高版本已经出来。
我们的IP差异,是基于领先的软交换技术,虽然是软交换,但里面的技术差异很大。技术不再是这个阶段下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平台还是厂商,你没有产品IP解决方案,你就没有任何机会参与接下来的很多竞争。IP大家都能有,但里面的差异很大。我们的特点,就是我们实现了信令流和语音流分离,这能包括我们的战略最小化。我们传输的只是信令流,带宽占得很少,IPPhone的安全性能很好的得到保证。有很多负责IT技术的老总,听了我们的讲解以后,觉得非常好。信令流和语音流最怕同步传输,这对带宽的障碍很差,稳定性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HSIPCC的未来发展前景,就是HSIPCC与融合通信发展一脉相承,与NGN、
这是我们的一个客户,海通证券。这是它的组网图,通过SS7接入网关,然后是HSIPCC媒体服务器,之后是到HSIPCCICM服务器,所有数据由它来控制,还有IP的录音。我不仅仅支持IP坐席,也支持传统的模拟坐席、远程坐席、移动坐席。还有我们做的一个杭州城市信息化统一服务平台,在HSIPCC里,这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案子,有1500个坐席。我们用下来,效果非常不错。用这个案例可以打消客户的顾虑,就是我们可以支持多坐席。IP对大规模的支持,是完全有保障的。它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公安、社区、工商,它的目的就是没有踏入杭州市的人打96345可以搞定一切。国讯办已经把这个定为杭州模式,准备在全国推广,这是服务社会的一个支体,具有很多的商业价值。
“新的出发,
51Callcenter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51CallCenter网友
2008-04-17 16:21:37
好像证券行业很多用的都是恒生的产品。我们的也是,不过时间很久了。